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银行  -> 正文

金融“活水”浇灌农业智能化之花

2025年04月25日 10:45: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王袁静 林婧昳 王林杰 赵琦

  在浙江,一场金融助力农业智能化转型的变革正蓬勃展开。浙江金融监管局积极引领辖内银行业机构发挥金融精准滴灌作用,针对农户打造智慧农业场景需求,通过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组合担保模式等有力措施,推进生产力由传统转化为“新质”,为农业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生猪养殖弯道超车

  在天台县白鹤镇,赵老板经营的生态养猪场规模可观:占地2000多平方米,60间猪舍整齐排列,每间宽敞明亮,按照标准可养殖4至6头肉猪,在当地生猪养殖行业一直处于“领头雁”地位。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赵老板深知养殖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他计划为养殖场加装智能化地热设备和产床设备,智能化地热设备能精准调控猪舍温度,为生猪营造最佳生长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率。先进的产床设备则可提升母猪生产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提高幼猪存活率。

  然而,前期基建投入和购买幼猪已消耗大量流动资金,资金缺口逐渐显现,加之15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双重压力让赵老板的养猪场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天台民生村镇银行平桥支行金融服务专员到养猪场调研走访,了解养殖户金融需求。蔡楠 摄

  天台民生村镇银行平桥支行的金融专员在推进“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走访时,了解到赵老板的困境。银行信贷工作专员迅速启动绿色服务通道,平桥支行业务团队立即深入养殖场实地调研。他们仔细察看生猪生长状况,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全面掌握养殖流程、成本结构及实际困难。之后,业务团队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赵老板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

  银行一方面为其配备“共富贷—养殖贷”专属产品,鉴于生猪养殖行业周期长、资金回笼慢,采用“无还本续贷”模式,延长原有贷款期限,缓解赵老板还款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考虑到养猪场位置偏远,银行还特别组建了“移动服务小组”,携带移动终端等设备上门服务,现场办理征信签署等手续,实现“现场尽调+审批+当天放款”的无缝对接,从申请到资金到账仅用时1天。赵老板签署合同时激动表示:“真没想到这么快!这下安心了,改造后能保证幼猪存活率,预计明年出栏量有望增长30%以上。”

  针对农业主体生产周期长的痛点,天台民生村镇银行积极创新,简化信贷流程,构建“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双轨服务体系,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将平均审批时效压缩至24小时内。截至今年2月末,已为辖区内的15家生猪养殖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投放贷款超470万元,有效破解当地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直击短小频急痛点  护航春耕万亩新程

  在临海市永丰镇的永洋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长吴兴科新采购的一批现代化农机设备已经投入紧锣密鼓的春耕进程,2700亩的农田在机械化、现代化的运作下正有序完成翻耕、施肥、播种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合作社刚承接了浙农集团“万亩方”项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下,需要更新农田的水利设施、机耕道路,为合作社采购农机设备,资金短缺就成了他春耕时节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农时不等人,多亏了临海农商银行主动上门,为我们合作社发放了290万元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还为新项目定制了一套专项服务方案,后续的保障也跟上了!”吴兴科高兴地说。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合作社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得到了全面升级,极大提高了灌溉作业的效率,实现了精细化、集约化管理。今年永洋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预计新增粮食产量将超200万斤,可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从几十亩到‘万亩方’,临海农商银行始终是我们的后盾。”他感慨道。

临海农商银行金融志愿服务队走访临海市永洋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讲解最新信贷支持春耕政策。牟奕臻 摄

  今年以来,针对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特点,临海农商银行依托“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模式,快速组建了21支金融志愿服务队,赶赴全市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排摸服务需求,加快融资对接速度,以“清单对接”机制护航粮食安全。同时,开通春耕资金绿色通道,通过送高质效金融服务上门入户,与农户们一起同时间赛跑,共同跑出春耕“加速度”。

  除了信贷资金支持以外,临海农商银行还为临海全市水稻种植大户带来了价值5万元的“增收飞防券”,以每亩2元的补贴标准,为当地2.5万亩农田的飞防服务提供优惠,切实降低了临海种粮大户开展水稻病害统防统治及植保飞防工作的成本。

  创新抵押担保模式   驱动杨梅经济飞跃

  在“中国杨梅之乡”仙居县,漫山遍野的杨梅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紫红果实,酸甜果香弥漫在空气中。这些饱满诱人的杨梅,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当地百姓致富的“金钥匙”。然而,就在两年前,仙居的杨梅产业发展却遭遇了诸多瓶颈。

  冷链设备老旧,使得杨梅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居高不下;深加工技术滞后,极大拉低了产品附加值;电商渠道匮乏,严重制约了销售半径……一系列的市场转型期瓶颈制约了优质的仙居杨梅顺利触达更广泛的市场,众多杨梅种植者陷入“丰产难丰收”的尴尬局面。

  仙居均法农场作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便是遭遇这一困境并成功突破的典型代表。其名下的绿源基地年产杨梅超15吨,但由于冷藏能力不足,每年约有30%的鲜果因腐烂不得不低价处理,损失惨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农场负责人王均法计划对农场的冷链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引入先进的自动化分拣线,同时开拓电商销售渠道,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升级设备和拓展渠道需要大量资金,正如绝大多数农场主一样,王均法面临着抵押物不足的难题,贷款之路困难重重。

仙居富民村镇银行客户经理在仙居均法农场走访,了解智能转型计划并提供金融支持方案。林腾斐 摄

  转机出现在仙居富民村镇银行开展的“走千企访万户”行动期间。该行营业部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王均法为资金与抵押物发愁,立即组建专项服务小组。客户经理携带移动终端上门,实地查看杨梅林的规模、长势,深入了解老旧冷库设备运行状况,与农场工人细致交流日常运营细节,全方位掌握农场情况。

  经过多番勘查、多轮研讨,鉴于农场抵押物不足的实际难题,银行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推出“合作社联保+杨梅林经营权抵押”组合担保模式。方案敲定后,各部门协同作战,仅两天便成功为均法农场发放15万元“惠民贷”。

  如今,在这笔资金的有力支持下,均法农场迎来崭新蜕变。新落成的气调冷库采用先进的控温、控湿技术,精准调控库内环境,损耗率从原来30%稳稳降至5%。新增的2条自动化分拣线,凭借智能识别系统,能依据杨梅的大小、色泽、成熟度精准分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浙江金融监管局持续推动辖内银行业机构深化金融服务创新,不断优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农业智能化发展的多元需求,不断加大对农业智能化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助力更多农业企业和农户实现智能化转型梦想。

通讯员 王袁静 林婧昳 王林杰 本报记者 赵琦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