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主体和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力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以贯之的,并且已经将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但不可否认,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偏差、部分政策调整过快、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呼唤政府部门能够帮一把、扶一把。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
一是要凝聚共识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牢固树立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的理念,充分肯定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让全社会更好地认识到民营经济的作用,以此凝聚起发展的合力。明确民营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力量,讲好民营企业家奋斗的动人故事,大力传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家的不实言论进行有效打击。以竞争中性为指导原则,打破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方面的壁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破除民营企业在重点领域的进入壁垒,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二是要提高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优化预期环境。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部署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点任务,各地积极落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份部署,九分落实,而提高政策连续性,则是落实的关键所在,以此稳定企业预期。对于相应的整治规范类政策进行科学评估、谨慎使用,明确政策适用范围和覆盖期限,防止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扩面泛化。健全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从源头上确保政策不跑偏。建立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评估机制,对于不适合的政策进行及时调整,提高企业家对于政策的预期性。
三是要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企业是创新创业主力军,民营企业贡献了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了澎湃动力,这就要求政府对于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持需要全方位跟上。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生命健康、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好链主企业、领军企业、平台企业等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适时将企业科研项目纳入各级政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消除创新的制度障碍,探索适时面向新技术创新应用的负面清单,制定非禁止即可入的政策,提升监管的包容性,优化创新氛围。
四是要切实解决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民营经济的目标在于助推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此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区域优势及未来方向,积极引导企业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变革趋势,进行专业化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聚焦民营企业人才引育需求,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帮助民营企业广泛集聚国际国内人才,并将企业引进人才纳入政府人才计划序列。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在贷款等方面给予有效扶持,并且鼓励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下沉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普惠力度。
(作者潘家栋,省委党校2025年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一支部学员;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