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产业  -> 正文

以项目强引擎推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月21日 10:35:38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孙常云

  “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4月的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碧波荡漾,两岸绿意葱茏,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往来穿梭,宛如一条流动的金属长龙,彰显着这条千年水道的繁华与活力。而如今这条千年水道不仅是风景线,更是一条串联起产业集群的“黄金走廊”。

  龙头项目牵引,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02亿元将钢帘线生产基地布局于此,利用水运将原材料从常州运至淮安加工,钢帘线成品再通过陆路运输至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地区。发往江浙地区和海外出口的钢帘线,通过集装箱水运至上海港,将原先150多元/吨的陆路运输成本降低为15元/吨,正是这"比打车还便宜"的成本优势,让这个全球最大钢帘线生产基地选择落子淮安。

  天合光能是常州的光伏龙头企业,却追加投资50亿元在淮安建设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也正是因为这条大运河串联起天合光能在常州、淮安、宿迁、盐城四地的生产基地,形成贯穿江苏南北的“光伏走廊”。对天合光能而言,淮安无异于长三角布局的战略支点,既能通过铁路辐射中西部市场,又能通过运河直达连云港、上海港“出海”至日韩和东南亚市场。

  这种“南研北产、水陆联动”的模式,推动淮安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个千亿级产业,并吸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捷泰新能源锂电池等新能源项目落地,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辐射淮河流域经济腹地,淮安正从“运河枢纽”升级为“区域增长极”。

  谈及为何选择来淮,中天钢铁淮安公司综合办主任于锦深有感触,除了物流运输,招商引资力度和是否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也是他们重点考量的因素之一。于锦表示:“在淮安这边我们可以自己搭建起一小时的工业配套服务圈。去年我们在淮安本地采购的物资物料就超过了三个亿。”

  2024年,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智改数转为抓手,投资超百亿的南厂区技改项目取得新进展,2万吨浓香型智能化酿酒项目投产。据了解,今世缘酒业是中国白酒上市公司“十强”企业之一,淮安市首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

  这一模式背后,凸显淮安打造“水运经济”的战略布局。相关资料显示,2024年,淮安市通过“公转水”“散改集”江海河多式联运等方式,服务了包括中天钢铁在内的550余家内外贸企业,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超亿元。

  据介绍,淮安市目前在建百亿级项目13个,中天钢铁是其中的龙头——第一个单体投资超200亿元的重大项目。中天钢铁在淮安的建成投产不仅直接推动了经济产值的增长,更在产业链上下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项目不仅吸引了众多配套企业前来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提升了区域就业率。同时,其倡导的环保理念和智能化生产模式,为淮安的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新的标杆,推动了绿色经济模式的发展。

  今年,淮安市计划将实施交通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90亿元,将陆续建设“八向放射”高铁枢纽、高品质公路运输枢纽、现代化水运设施体系、国际化航空货运枢纽,加快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切实以枢纽“流量”加力经济“增量”。随着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交通体系持续优化,“运河之都”淮安在长三角北翼的崛起之路也将愈发宽广。

  构建人才密码:产才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科教产业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葛玉海介绍,淮安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创新之核”建设,持续深化“才聚淮水畔智汇经开区”人才工作品牌,构建了引育留用的全链条人才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靶向引才,精准对接产业赛道。聚焦“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绘制产业“引才图谱”,锁定生物健康、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赛道。通过“以赛引才”“以会聚才”等形式,定期举办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年招引“小而美”人才项目60个,实现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引育突破,全年集聚新增高层次人才190余名。

  产教育才,双向奔赴破解需求。依托驻区高校资源,建立产教联合体,摸排校地融合供需清单,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组织校企专场对接会,促成技术合作项目。近年来持续突破国家专项人才计划的招引和培育,为淮安人才工作首获全省同组考核第一名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暖心留才,深化“千企百校”协同创新行动,营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生态。落实“益企赋能”人才企业服务制度,对人才科技项目实行精细化跟踪管理。坚持人才服务“五必到”机制,组织全区180多名人才服务专员深入企业,主动送策解难,推动形成“存增互促、引育一体”的发展格局。

  协同用才,发挥产业发展优势,紧扣重点人才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去年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5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5项。

  科技赋能文旅,打造新产品新业态

  近年来,淮安市创新文旅场景、激发消费活力,一系列的新业态、新体验带动全市文旅人气旺、活力足。清江浦区的里运河畔,沿河两岸风光旖旎,清江浦楼、清江大闸、国师塔等景点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旧时“红灯十里帆樯满”的繁华盛景。

  里运河游船、沈坤状元府沉浸剧场、萧湖水舞灯光秀构成“夜游矩阵”;因央视热播剧《北上》走红的花街,也正通过“影旅融合”模式,将“情怀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力,为淮安文旅发展增添新动能。

  今年清明假期,河下古镇以27.1万人次的游客量蝉联淮安景区榜首。近几年,河下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了“河湖相间、两街一坊”连片景区,修复了湖嘴大街等历史老街,开辟有千年古刹闻思寺、百年老店古文楼、淮医名家吴鞠通中医馆等景点。漫步老街,一座座百年老字号,尽现千年古镇昔日的繁华。纸扎、茶馓、绒花、泥塑……这里不仅历史风貌得到了保护,各种非遗技艺也得到了传承。

  美食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正为淮安文旅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下古镇的文楼汤包店内,食客扫码即可观看“蟹黄汤包与漕工饮食”微纪录片,实现“舌尖上的文化解码”;而在淮园戏曲茶楼,一边听淮剧、一边品美食的新奇体验,更是广受游客好评。

  古末口遗址博物馆,这座2024年开放的场馆,填补了淮安2500年的城市发展史,刚一开馆,就成为往来游客的新晋必备打卡点之一。古末口遗址博物馆通过AR技术还原甲骨文刻写场景,让古老文字“跃然屏上”;蓝·数字文旅产业园内,年轻人正体验《窦娥冤》剧本杀……

  淮安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所在地,以《西游记》文化IP为核心打造的西游乐园,如今已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2021年建成开放的西游乐园,是国内外首个以《西游记》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将AR、全息投影等技术融入“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体验项目,运用现代科技让经典名著可观、可感、可知,让文化名城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AAAA级旅游景区中,今世缘酒业注重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古今传承,双核驱动,三大转换,是其作为酒业江湖“高手身影”的武学秘籍。

  (孙常云)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