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7)”。
在这份权威榜单中,杭州评分较上期上涨22分至689分,排名跃升9个位次,成为亚洲各个城市中升幅最大的“黑马”。
在全球经济的宏大版图上,杭州何以不断争先进位?
弯道超车的强引擎
翻看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杭州各项指标全面上扬,尤其在金融科技领域表现亮眼,位居全球第52名,较综合排名超前11位。
这表明,金融科技是杭州跃升的关键变量。
何为金融科技?简单来说,就是应用新技术来提升金融业本身的运行效率。
在另一份专项评估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报告中,杭州被列为全球七大金融科技中心之一,其用户体验指数高居全球第一。作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杭州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如第一个支持手机支付生活缴费、第一个支持手机信用还款、第一个开通地铁手机购票等。
杭州抢跑金融科技赛道,背后有着诸多因素。
与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相比,杭州在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空间、出海港口、国家投入等传统要素禀赋上并无明显优势。但同时,杭州拥有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活跃的民间资本、蓬勃的民营经济、高效的政务服务以及众多院校人才资源。
这些特质从客观上推动杭州在没有银行巨头和交易所的现实背景下,挖掘金融的数据信用本质,以更好地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对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用。
2015年6月,浙江提出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随后,杭州因势利导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并迅速启动相关规划建设。
杭州市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蚂蚁小镇、运河财富小镇以及其他特色金融集聚区,杭州精心打造了“一核、三镇、多点”金融业发展平台,集聚各类金融业态2000余家,有力承载了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战略重任,培育出蚂蚁集团等一批金融科技企业,逐步构建起“一超多强”的金融科技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杭州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642.8亿元,较上年增长6.5%,占GDP比重12.1%,总量排名由上年度全国第8名跃升至第5名。
源头活水的硬支撑
近年来,杭州升级打造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和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构建起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产业基金集群;集聚了大量全国知名的私募投资基金,私募管理人、基金产品和管理资金规模均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全国第四;还成功获批实施全国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旨在打造全国非公开市场第一城。
同时,通过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凤凰行动”升级版等举措,杭州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家科创企业创始人不禁感叹:“在杭州,只要项目潜力足、技术有创新,就极易获得资本青睐。”
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杭州的整体排名一路逆势上扬。从5年前的第109名,攀升至如今的第63名。
究其根源,在于杭州长期坚守高水平开放。
2022年,杭州成为浙江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次年,杭州提出全面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创新高地。
外资投下“信任票”。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位居全国第四;2024年,杭州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跃居全国第三,创下年度最高排名。
当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何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杭州市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正以“双循环”战略破题——
在“引进来”方面,落实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政策,加快落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杭州教室等建设类项目,推动钱塘征信等一批境内外金融总部机构新设集聚,争取国新资本等总部资源落户。
在“走出去”方面,顺应“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发展大势,支持蚂蚁集团、南华期货、连连数字等金融机构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
全球金融中心崛起,在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杭州正保持战略定力,向着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