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家校社协同:构建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同心圆”

2025年04月02日 15:19:27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张颖 张燕 张昕

  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为让这些“星星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温州大学李晓燕教授和她的团队已经坚持了20年。

  专业公益团辅手把手教学

  作为国内首个将家长执行式干预系统嵌入学校生态的课程体系,李晓燕团队首创“家校协同干预双轨课程”,在破解“师资孤岛”与“家庭干预断层”的实践中,成功将科学的语言干预策略融入日常生活与课堂教学,让专业支持从学校延伸至万千家庭。

(图为家校联动协作流程图)

  通过公益性质的团体辅导,手把手教家长掌握语言示范、重塑、情境创设等核心策略。课程创新采用“发展水平分组+语言方向分类”的机制,根据儿童语言能力及发展需求,为每组家庭传授专属家庭干预策略。家长在专业导师指导下,持续在家庭场景中泛化应用,形成“理论学习—深度理解—实践反馈—专家优化”的闭环机制。

(图为团体辅导的课程现场)

  据了解,团辅一期时长约8-10周,每周固定时段开展。团队统计的数据显示,经过系统培训后的家长,其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语言主动性、对话响应率、社交参与度等关键指标上平均提升40%。同时,教师也反馈孩子的课堂效率平均提升43%。目前,不少家庭已将干预方法延伸至社会交往训练。

  家校联动点亮星空

  在李晓燕教授的干预模式中,家校联动成为推动孩子康复的重要引擎。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直接带动学生进步。目前,该模式已在温州小银河特殊教育学校、利宝特殊学校等数10所机构落地,形成了“教师成长-学生进步-家长支持”的良性循环。

(图为李晓燕教授与小银河学校进行洽谈合作事宜,左二为李晓燕教授)

  “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李教授团队的团体辅导内容作出了调整,期望能切实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小银河学校许校长表示,李晓燕团队通过“教师模拟课堂”“案例写作”等培训,帮助特校的老师们将干预技巧融入课堂管理、学科教学与集体活动。教师们掌握了分层教学策略,能够根据学生能力设计阶梯式任务,课堂效果显著提升。“以前上课全靠经验,现在能根据学生能力设计阶梯式任务,课堂效果完全不同!”一名参与培训的教师感叹。

(图为李晓燕教授在利宝特殊教育学校为教师免费开展讲座,左一为李晓燕教授)
(图为李晓燕教授在南京卫迦儿童发展中心开展公益培训)

  千万“孤”勇家庭不再孤单

  几天前,7岁的自闭症儿童越越(化名)用稚嫩的声音喊出了“妈妈”,这句迟来的呼唤让越越妈妈热泪盈眶。自越越被确诊孤独症后,越越妈妈便加入了李晓燕团队的“家长执行式干预”项目,系统学习语言干预策略,并将方法教给爸爸、奶奶等家庭成员。“以前全家各执己见,孩子无所适从。现在连奶奶陪玩时都会用‘追随孩子兴趣’的技巧,全家人真正拧成了一股绳。”越越妈妈说。

  在一百多个日夜的坚持中,这位母亲从手足无措的“新手”成长为能指导其他家长的义务辅导员。她将干预融入生活点滴:扫地时教孩子区分动作,散步时引导他观察行人表情,甚至把超市购物变成“社交课堂”。“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治疗师。”小银河康复机构负责人黎雄英说。

  许多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本就经济困难,家长们因为孩子的病情更是承受着难以排遣的心理压力。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系统化的家庭干预学习,摸索出前进的方向。小雨妈妈说,小雨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进步,以前她只会依赖动作表达,现在能用语言说出想法。“孩子有进步,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一一妈妈则开心地分享:“以前,孩子对周围的声音充耳不闻,现在听到喜欢的音乐,会跟着节奏摇摆身体,这让全家都看到了希望。”

  随着“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纵深推进,政策导向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特殊教育生态。李晓燕强调,将家长执行式干预纳入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体系,不仅构建起“授之以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更预示着教育场域从传统课堂向生活场景的延伸。“促进政策融入实践,让每一间教室和家庭和社区都能成为特殊儿童的港湾。”这位深耕融合教育二十年的专家展望道。

  通讯员 张颖 张燕 张昕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