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浙江省植物学会11名专家组成的“希望之光”帮扶团深入浙西南山区,在丽水莲都区展开为期两天的产业“把脉”。这支涵盖植物提取、生物工程、食品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团队,为当地年产值超50亿元的美丽健康产业集群开启了一场“科技问诊”。
帮扶团专家先后调研走访了浙江丽水绿谷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慧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茗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商大学绿谷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等企业。
“我们的孢子粉出口订单增长30%,但国际客户对灵芝三萜含量检测标准提升了2个等级。”面对这一难题,慧和健康科技公司负责人尤为焦虑。
“可以采用超临界梯度萃取结合分子印迹技术,我们团队有成熟方案可以嫁接。”帮扶团专家当即回应。在茗叶植物科技无菌车间,看着全自动抹茶生产线,专家团建议,企业可以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进一步提升抹茶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加强对抹茶品质的全程监控,确保每一环节都达到国际高标准,助力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这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相亲会”,源自浙江省“希望之光”人才计划的创新机制。区别于传统单点帮扶,此次组合式服务团队首次囊括产业链前中后端专家,形成从种质选育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政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正成为莲都区产业突围的关键支点。由浙江工商大学与莲都区政府共建的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已孵化出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院院长透露,针对当地企业集中反映的“茶渣资源化利用”难题,团队研发的茶多酚-纳米纤维素复合膜技术即将进入中试,这项成果能把每吨茶渣附加值提升至万元。
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一份涉及多项技术挑战的《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数字孪生工厂、植物基新材料、精准营养定制……这些尖端理念将借助专家团队的“阐释”,在莲都区落地生“金”。
莲都区科协副主席舒跃军表示,这场“希望之光”帮扶团进莲都活动,不仅优化了产业技术的升级路径,也让专家团队的智慧结晶从“实验室数据”转化为“生产线参数”,用科技力量拓宽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
记者 徐军 通讯员 范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