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2025年,金华送出8个重点领域经济政策大礼包

2025年02月26日 09:34:46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萧江

  2月25日上午,金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市2025年经济政策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杨寿根介绍,2025年,金华锚定“港”“廊”“链”主战场,突出“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提消费”经济工作主线,促进经济持续稳进向好,奋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今年2月,金华出台了《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2025年版)》,确保省级政策系统性、全方位承接落地。今年全市财政预算共安排资金274.2亿元。同时,金华还制定涉企政策34条,预计全年可以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按照“直达快享、精准服务”的要求,全市凡是已明确对象和标准的惠企政策,一律无需企业申报;凡是能通过数据共享或部门提供数据的,一律无需企业重复提交材料。此外,金华还并制定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等相关政策18条,充分彰显金华辨识度。

  杨寿根还重点介绍了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情况,包括强化科技创新、深化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陆港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扩大有效投资、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

  其中,强化科技创新政策包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重在推动“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科创平台效能建设。推进“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支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争取省“双尖双领+X”重大科技项目15项以上、省科创强基项目15项以上。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力争科技服务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四是强化人才支持政策。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校企人才互聘共享,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五是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50家和1000家以上。

  深化重点产业链培育政策包突出“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高端化产业集群,推动优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二是聚焦设备更新。完成设备更新1万台(套),融资租赁支持设备更新投放30亿元。三是聚焦数字经济。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以上、未来工厂及试点企业2家以上,打造国家级5G工厂5家以上。四是聚焦企业发展。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重在推动四个方面——

  一是打造高能级服务业平台和骨干企业。推动12个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培育省级服务业领军企业10家左右。二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新增中小型企业无还本续贷300亿元,推进省级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三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软件信息、法律服务、数字广告、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四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2个千万级核心大景区,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加强国际陆港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政策包包括——

  重点加快金华国际陆港建设,推进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金华港航开发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中欧班列力争开行3000列。支持海铁联运集装箱运输,继续实施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六五折优惠、国家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免费政策。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新改建50公里、大中修550公里。

  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政策包锚定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市,推出五方面措施——

  一是推进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加快全球数贸中心新一代市场综合体建设。二是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按国家政策扩围支持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三是全面激发消费活力,打响“难忘金‘消’、婺必有V”消费品牌,加快发展演唱会经济、赛事经济、首店经济、平台经济。四是推动对外贸易稳量提质,推进“百团千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五是大力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落实好省级外资支持政策,支持先进制造业、重大服务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项目。

  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包重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带动支撑作用。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和市县财力分级统筹保障机制,强化重大项目的谋划、招引和落地。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力争“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各类上级补助资金占全省份额不低于10%。三是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推动“4+1”专项基金、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新增能耗等要素投向民间投资项目。

  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包着重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强城”。实施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重大项目5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二是“兴村”。力争建成17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深入实施“农创客”培育工程,促进“新农人”、“农创客”、青年大学生入乡创业就业。三是“融合”。新增“多田套合”面积5万亩;推进武义、磐安两个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滚动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30个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包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劳有所得”方面,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加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幼有善育”方面,完善支持生育配套措施,开展第二批普惠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学有优教”方面,优化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住有宜居”方面,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3万套(间)以上,全面完成20年以上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老有康养”方面,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000名,康养联合体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病有良医”方面,推进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重点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千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计划。“弱有众扶”方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人。

  通讯员 萧江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