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金华召开全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2025年版)》,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力攻坚“港”“廊”“链”主战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金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扬长补短,全力巩固投资、出口等优势领域,加力补齐工业、消费等短板领域,聚力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做强浙中科创走廊、培育十条重点产业链,全面彰显金华辨识度。”金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锚定“港”“廊”“链”主战场,金华强化政策引领作用,持续放大开放优势、激活创新动能、强化产业支撑。科技创新政策包共安排资金12.8亿元,加快建设浙中实验室、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推进“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并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深化重点产业链培育政策包共安排资金23.6亿元,聚焦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高端化产业集群,推动优势传统行业与智能制造、绿色智造、服务型制造等深度融合,推动金华火腿、中药、木雕等八大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并支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发展等。加强国际陆港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政策包共安排资金10.2亿元,加快金华国际陆港建设,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

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包共安排资金19亿元,用于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支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强耕地保护、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促进县城承载能力全面提升等,推动城乡区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协调发展。
抓经济必须抓投资,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包共安排资金124.1亿元,金额最大,推进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130个以上,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带动支撑作用,全力争取“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各类上级补助资金,并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力争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聚焦扬优势、补短板,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政策包共安排资金17.4亿元,推进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面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对外贸易稳量提质,2025年组织不少于100个团组、4000家次企业赴境外拓市场。

4张要素保障清单涉及资金、土地、能源、人才。财政金融方面,2025年全市将新增贷款210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360亿元以上,新增中小型企业无还本续贷300亿元。自然资源要素方面,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万亩以上,其中工业用地1.5万亩以上,对符合条件、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给予用地指标保障。能源方面,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120万吨标准煤以上,全社会电量供给650亿千瓦时左右、天然气供应12亿立方米左右,推动工商业电价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降。人才要素方面,实施“千博万硕”引才计划,探索人才双聘制度和技工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00人、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学生各10万人以上,加大技能人才供给,支持企业引才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