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协近日发布2024年度十件大事,它们分别是:
高质量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成功举办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2024国际工程大会、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等110余家国际科技组织、700余位海外科技人才来到浙江参会,中国华能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等42家国企央企,正泰集团、天能集团等94家浙江知名民企深度参与。三个大会共计新落地高能级科创平台13家、重大科创和产业项目249个,引入领军人才团队5个。
国际科技组织世青科联成立落地。在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上,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正式宣布成立。世青科联作为在中国境内发起成立的国际科技组织,是浙江践行习近平主席致首届青科会贺信精神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促进国际青年科技交流合作和推进浙江国际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先行先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青科联已在浙江温州设立业务总部,吸引来自23个国家的46家机构加入。
打造“科学咖啡馆”协同创新平台。围绕“科学咖啡馆”协同创新平台建成全省“一核多点”体系,24家场馆覆盖11市。全年举办活动206场,1043位科学家(其中诺奖11人、两院院士102人)、3044位企业家(其中链主型企业42家、科技型企业132家)、123家创投资本参会,促成科技成果落地签约50项。
首次开展科技型企业家选育。首次开展科技型企业家选育计划,精准分析首批20名科技型企业家的成长轨迹,编撰发布《领航新质生产力——2024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细化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和科学企业家创新园的建设支持举措,入库630名全省科技型企业家后备培育人选,量身定制专项支持包40项,“科技型企业家创业营”开课6期。
迭代“之江院士讲坛”品牌。推出服务“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围绕八大重点产业举办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现代纺织、集成电路、新材料领域5期专题“之江院士讲坛”,打造“院士讲课-知识图谱-产业会诊-企业对接”全链条协同创新模式。40余家链主型企业代表和相关市、县党政领导代表参与。梳理形成智库产业图谱成果5套,获得省领导批示10次,其中省主要领导批示3次。
博士创新站建设全国推广。2024年新建博士创新站571家,省级站认定48家,较上年增长33.3%;新增驻站博士1003人,较上年增长5%;新增服务联系企业807家,较上年增长3%。目前全省累计建站2407家,入驻博士6179人,服务联系企业2695家,开展项目合作3409个。中国科协“聚智赋能助力创新”青年博士携手中小微企业促创新交流现场会在衢州召开,博士创新站工作被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并发文向全国推广。
“希望之光”帮扶团促共富行动。按照“一县一业一学会”的结对帮扶模式,实现30个山区海岛县帮扶全覆盖,组织50余家省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赴山区海岛县开展专家帮扶1907人次,累计推动科研成果签约转化12项,签约合作技术攻关项目7292.85万元,破解产业技术难题31个。组织企业与人才专题对接活动148场次,形成产业类咨询建议29项,培训产业技术人才5533人。
“科技小院”建设筑牢强农根基。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成科技小院129家,服务推广新品种210个,解决技术难题610个,研究课题250项,申报/取得知识产权(专利、软著等)110项,发表学术论文32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培训农民910场次,受益农民4万人。累计建立田间示范基地面积2.1万亩,技术服务面积12.4万亩。
首次开展科普职称评审。浙江省科协联合省科技厅、省人力社保厅正式启动浙江省科普职称评审申报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征集遴选高水平专家,组建科普专业职称评委会专家库,涵盖工学、理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不同领域。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评定科普职称正高级1人、副高级4人、中级12人。
率先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浙江省科协在全国率先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公布114家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名单并入驻“浙里科普地图”;联合省委社工部、省科技厅开展首批浙江省“十百千万”科学传播专家人员招募工作,首次公布年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我为科普代言”、网络科普达人等3个TOP10名单,同时将318名推荐人员全部纳入浙江省科学传播专家资源库进行动态培育管理。
本报记者 叶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