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女红映童趣,非遗传承焕新彩。1月16日,观成教育集团小学部103海马汪汪队成员走进西子女红非遗馆,在非遗传承人唐红英大师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非遗女红体验课程。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
听故事学知识
走进非遗,能够听到文化的声音,这是童趣与历史的奇妙邂逅,是童心与传统的美妙交响,每一步,每一眼,皆是惊喜。
从西子女红的发展传承、女红技艺的传承与创新,103海马汪汪队成员听着唐红英大师讲述着学校和西子女红的相关故事,认识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唐红英大师借助催生礼、满月礼、周岁礼、及笄礼、婚嫁礼等人生重要礼俗,为孩子详细讲解了不同时期的服装礼制。
看到一件件精美的女红制品,103海马汪汪队的孩子们不禁发出感叹:"哇,这个好美!""这个好有创意!"“这个要怎么做呀”……
面对蚕丝和蚕蛹,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
巧动手 润身心
一针一线,一经一纬,诗意缠绵,指尖开满温暖。
“把线绕在针上,再将针钻出,一个结就打好了”“将针从纽扣的孔中穿出,再从另一个孔穿进去……”活动中,唐红英大师还带领103海马汪汪队成员学习纽扣的缝制,针线在老师的手上翻飞,孩子们的眼睛也跟着老师的手上上下下。
孩子们从穿针引线到仔细打结,小心翼翼地缝合纽扣,唐红英大师耐心地逐个纠正指点,一颗颗纽扣就巧妙地缝制到了布上。
看着缝制好的纽扣,孩子们纷纷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女红的历史意义
“女红”与“女工”谐音,“红”为“工”的异体,唐颜师古注曰:“红亦工也” 。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从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到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所说“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几千年来,“女红”被津津乐道,也装扮着亿万中华儿女。
作为观成武林小学的特色课程之一,西子女红是经千百年传承,发端于晚清的江浙,并在杭嘉湖一带真正形成气象的纺织、缝纫与刺绣工作技艺及其成果,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女红的代表。观成武林小学通过西子女红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感受到了这项技艺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美学的认识。
每一项技艺、每一个习俗,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都是历史长河奔腾至今的回响。
愿孩子们带着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长,未来成为民族自信的守护者、传承者,让世界透过这些绚丽多彩的非遗,看见中国力量,岁岁年年,传承不辍,尽享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通讯员 徐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