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产业  -> 正文

专精特新出海赶上天时地利人和

——宁波环保“小巨人”井喷式增长的启示
2025年01月16日 09:42:31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陈醉 张金科

  1月15日,数九天气,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内却是一片热气腾腾,厂房外,载着集装箱货柜的大货车整齐停靠,叉车来回穿梭,货柜一个接一个被塞满……“20多个集装箱装的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成套烟气脱硫设备,即将运往印尼青山园区。”作为今年首个出海订单——印尼中青烟气脱硫项目,宁波太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跃展如数家珍。“这是首批下线的装备,下个月还有10多个集装箱要远赴印尼‘上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优质企业紧抓“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新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经验,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推动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

  开年即开跑。在“太极环保”的生产线上,4个海外订单正同时赶工期,数据显示,去年,这家企业“出海”订单创新高,占到年产值的40%。企业从单纯产品“出海”转向卖成套解决方案及系统,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年签下近1亿元海外订单。

  太极环保的火热,折射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出海”的活力与韧性。

  史跃展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企业出海的井喷态势。一方面,“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出海能力突出。像“太极环保”自主研发的“DS二氧化硫脱硫技术”和“DS燃净热能回收系统”,拥有1项国外、30多项国内发明专利。另一方面,“专精特新”意味着细分领域,一国一地的市场有限,亟需开拓新成长空间,出海需求迫切。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最新发布的《数字化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及研究报告》显示,“走出去”已经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共识,86%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国际化计划。

  高质量“出海”,关键在于拓渠道。

  本月,在中伟印尼北莫罗瓦利产业基地纳德思科镍业公司里,“太极环保”施工建设的9万金吨镍锍精炼烟气脱硫项目刚刚投用,这也是该企业第一个“出海”工程。

  “纳德思科”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中伟新能源材料公司投建的“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太极环保”作为“中伟”的国内合作伙伴,借产业链协同的“东风”出海,将自主研发的DS-多相反应器应用到印尼项目中,脱硫率高达99%以上,与国内超低排放水平保持一致。

  “我们将产业链协同作为出海‘跳板’,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在印尼签下2个订单,另外还有三四个在谈项目。”史跃展说道。据他估算,随着印尼环保政策收紧,当地至少新增200亿元人民币的各类环保装备需求。

  对于太极环保这样的“小巨人”企业来说,出海,迎击国际市场的打磨、沉淀,也是企业向更高层次转型的“蹊径”。

  上个月,太极环保与远达实业(泰国)有限公司刚刚签约熔炼炉烟气治理项目,这两天,工程设计师正忙着用三维设计软件,为该项目量身定制DS多相反应器及DS燃净热能回收系统。“做国内项目,非标件可以到现场量身定制,但出海,一个个集装箱运出去,任何缺损或少件都会延误工期增加成本,这就要求我们所有部件进行模块化、三维化设计,对生产精细化生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史跃展说道。

  为应对“千里之外”的工程项目,去年,“太极环保”投资300多万元,对生产线进行全流程的数字化重塑,使得生产效率提升20-40%,成本降低10-15%,项目建设期缩短10-20%。

  “以第一个出海项目纳德思科为例,我们升级后的生产线可节省500万元综合成本,工期缩减15%。”史跃展信心满满,紧跟产业出海,加码国际布局,“小巨人”的新蓝图雏形初现。

(陈醉 张金科)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