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一种名为“紫云英”的传统绿肥作物,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走”上市民餐桌。
13日,在杭州市富阳区渔山乡同辉家庭农场大棚里,一片翠绿的紫云英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在采摘已抽苔的紫云英嫩梢,并将其捆扎成束状,现场一派繁忙。
同辉家庭农场负责人洪光明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现在的紫云英都能卖个好价钱,1公斤批发价能卖到20~24元左右。等紫云英采收结束,我只要翻翻土就能直接当绿肥,种上丝瓜、番茄了,而且可以少施化肥,蔬菜品质也都很好。”
洪光明的大棚紫云英约有11亩地,每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产值超2万元。
“我们从去年9月上旬开始播种,每10天播种一次,这样紫云英的市场供菜期可以持续2~3个月左右。”洪光明说。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王建红表示,紫云英作为一种豆科草本植物,具有显著的固氮作用和富硒功能。经过对菜用紫云英品种的深入研究,团队发现其植株富硒能力强、蛋白质以及多种矿质营养和维生素含量较高,食用安全可靠。据测定,其营养价值甚至高于绿豆芽、空心菜等常见蔬菜。
但是,在以往,考虑到紫云英绿肥培肥的经济回报低等问题,农户们对于种植紫云英绿肥的积极性不高。
为此,王建红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肥+食药用”相结合发展模式。
为了解决传统大田种植紫云英菜上市时间较晚的问题,科研团队通过精心选育,培育出了几个适合食药用的紫云英品种。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而且供菜期长达近3个月。特别是一些早熟品种,在元旦期间就可上市,填补了南方元旦至春节期间叶菜类蔬菜较少的市场现状。
此外,科研团队还研发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最佳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科学灌溉和施肥管理等,为紫云英的高效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以往农户种植紫云英多以撒播为主,这种生产方式会比较浪费种子。实际上,很小一粒紫云英种子,就有可能长出1斤甚至2斤嫩梢菜。采用条播、穴播技术可以提高种子利用效率,降低病虫害风险,同时保持产量稳定。”王建红说。
王建红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开发更多适宜食药用的绿肥作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