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二届科创金融发展论坛在嘉兴大学举办。论坛由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嘉兴银行和浙江省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及时总结嘉兴科创金融探索经验、进一步明确未来改革方向,探索投早、投小长效机制。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深化科创金融改革、构建投早投小机制”。嘉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包毓琼、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与嘉兴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嘉兴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文雁兵主持。
包毓琼表示,一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创金融改革,始终将深化科创金融改革作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全市上下大力推进科创金融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嘉兴科创金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希望更多的专家、金融机构和专业投资机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构建更加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科创金融生态贡献力量。
史晋川介绍,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作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之一,以“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为办院宗旨,专注于区域金融研究,立足地方金融改革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了社科赋能区域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作用。他希望研究院未来能汇聚更多的各方智慧,共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创金融新模式与路径,促进资本更高效地流向具有潜力的早期项目和小微企业,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陈立力介绍了嘉兴大学的发展历史,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现已建设成为一所红船精神育人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综合性高校。她表示,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是嘉兴大学优秀校友、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给予嘉兴市、给予母校和金融学科建设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望。学校将全力支持,与各机构通力合作,将“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做特做实做好,也希望各界专家能以科创金融发展论坛为平台,形成长三角和国内科创金融研究常态化的联络机制。
论坛上,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第三届理事会成立。
今年恰逢嘉兴大学建校110周年,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亲自揭牌的“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现场举行了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仪式,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管理团队聘任仪式和嘉兴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校外导师聘任仪式
作为校外导师代表,嘉兴银行行长、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章张海强调,科创金融的发展需要各方智慧支持,更需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还是金融硕士的校外导师,各方都将竭尽所能,认真、负责履行自身职责,在服务科创事业、培育科创人才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砥砺前行。
主旨报告环节,嘉兴银行董事长林斌、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莉亚,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国家级重要人才项目入选者张学勇,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章华,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市分行党委委员沈彦菁,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汤钟尧等6位专家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在“科创金融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的专题报告中,林斌指出,银行通过投贷联动和延期付息模式,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解决银行动力不足、资质限制和资金分配不均三大痛点。2023年,嘉兴银行全面转型为科创金融特色银行,成立科创金融事业部,推出认股选择权和延期付息产品,加大融资支持,服务科创贷款企业1356户。同时,创新四联一补机制,推动科创金融风险缓释机制,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面对风控和风险补偿体系挑战,嘉兴银行呼吁要在监管上给予直投资质的政策支持、在地方上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共同构建科创金融生态共同体。
刘莉亚作“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点思考”专题报告。她认为,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影响,近年来上海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下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新挑战。她建议监管部门采取更灵活的监管态度,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探索灵活的金融科技监管机制,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同时,她强调要加强与海外金融机构合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对中小初创企业的投资融资。她还提倡政府引导基金加快投资,吸引全球金融人才,建立容错机制,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国家级重要人才项目入选者张学勇作了“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指出,发展科技金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发展科技金融可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发展科技金融可以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发展科技金融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发展科技金融要发挥四方面资本的作用,包括国有股权资本的主力军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常备军作用,资本市场先锋军作用和民营资本生力军作用。他建议,做好科技金融要处理好六方面关系,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中国特色和国际模式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财务回报和创新回报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企业和产业关系;五是处理好投资风险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关系;六是处理好研发周期和投资回报关系。
章华的主旨报告围绕“如何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浙江实践与思考”展开。他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浙江省委金融工作会议为背景,对科技金融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新动向进行解读。同时,他结合嘉兴银行孪生投资公司、嘟嘟换电、网商银行大雁系统、芝麻信用等案例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浙江各地科技金融的生动实践,并对比分析了北京中关村、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济南、嘉兴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的特色亮点及不足。他认为,下一步应重点解决好信息不对称、激励不足、市场与政府的平衡三个问题,并从政府端、机构端、企业端提出构建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沈彦菁作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力科创金融改革”的主旨报告。她首先从央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视角,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性质、特点、分类及其支持对象,并分析了其支持科创金融“投早投小”的传导机制、作用路径及有效性。随后,她从“量”上持续发力(央行资金落地量全省前列)、“新”上主动谋变(“央行科E贷”被全省推广)、“同”上联动推进(货币工具与财政工具高效同频)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力科创金融改革的嘉兴实践。她又从效率受信贷“需求约束”制约、效果受政策协同配合程度影响、较难把握“正向激励”和银行“逆向选择”等多个维度,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创主体面临的约束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汤钟尧报告的主题为“科创金融投早投小的前提: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的。他认为,科创金融投早投小的前提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从对科技企业的锦上添花转变为雪中送炭。他解释,从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锦上添花的阶段是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雪中送炭阶段是种子期、孵化期和初创期的企业。从科创金融改革的实践看,他认为投早投小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次系统性的革命,并建议商业银行至少可以从突破传统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变风险评价模式、转变人才评价和使用标准以及盈利模式等五个方面入手转变经营理念,从而开拓出一条适应科创企业需要的金融供给新路来,并且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圆桌论坛环节,禾城农商银行行长杨宗伟、杭州银行嘉兴分行行长顾群、宏达小贷公司董事长沈向晟、云泽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和赤子基金董事长陈维进等5位嘉宾围绕“构建投早投小机制”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
在问及如何推进“投早”、“投小”时,各嘉宾结合自己的行业背景分享了相关工作措施。杨宗伟总结了当前的主要举措,聚焦于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联动,尤其是通过产学研联动以缓解投早投小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顾群介绍了杭州银行的“1+8”的特色科创组织体系,以及通过组织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型人才队伍。沈向晟分享了小贷公司成功的一些投早投小案例,他认为,这些案例成功背后是对公司价值及产业未来前景的准确评估。马云认为,一级市场存在三个差,认知差、信息差和估值差,创投公司的做法就是通过构建人才体系减少认知差,并通过开发部门的网格化覆盖减少信息差,并通过坚守自我的行业认知减少估值差。陈维进强调,创投机构需要坚守推动中国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通过与企业共同成长收获价值回报。
此次论坛围绕“深化科创金融改革、探索‘投早’‘投小’机制”主题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抓住了科创金融改革的关键问题。各界专家表示,将积极以科创金融发展论坛为平台,形成长三角和国内科创金融研究常态化的联络机制,聚焦当前科创金融发展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凝聚集体智慧,推进理论创新,为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助力科创金融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通讯员 孙庆刚 戴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