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浙江义乌市的7旬老人陈大爷吃完柿子后出现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在外院诊断为“胃结石”,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并无缓解。在家人陪同下,陈大爷又来到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
“胃结石进入小肠,进一步与植物纤维、食物残渣不断纠合成团,逐步在小肠形成粪石。”复查CT发现陈大爷小肠扩张明显,肠腔内高度密影,结石位置移动,医生考虑为“粪石性肠梗阻”。
因陈大爷年纪较大,医生还是优先采取了胃肠解压、通便灌肠等保守治疗措施,排便情况有所改善,但陈大爷体内的粪石因形成时间较长,又大又硬,治疗效果不明显,小肠依然堵塞。
肠梗阻如果持续进展可能出现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胃肠外科专家团队进行充分讨论,并和家属沟通后,决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陈大爷实施“腹腔镜下小肠异物取出术”。
术中,义乌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于吉人教授(浙大一院派驻)与胃肠外科团队紧密配合,在腹腔镜引导下,探查发现肠道被巨大结石顶得极度扩张,用超声刀在扩张水肿肠管处切开,成功取出约两个拳头大小的坚硬粪石,再次探查无遗漏肠道其他病变,仔细冲洗腹腔,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陈大爷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粪石,顾名思义,在消化道中的粪块结石,由不易消化的水果、蔬菜纤维、皮壳、种子或者异物造成,通常在胃部形成,迁移至小肠或结肠,形成梗阻。
于吉人表示,粪石性肠梗阻预防的关键在于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空腹或者一次性大量食用高纤维食物,尤其是柿子、山楂、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鞣酸、果胶、纤维素这些物质会在胃酸作用下聚合成团,吸附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不断变硬变大。特别对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患者等人群来说,日常饮食一定要控制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多喝水,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情况。
于吉人提醒,如果出现反复腹痛、反流恶心、腹胀、无法排便排气或排便排气困难,一定要及时就医。
通讯员 杨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