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促进基础研究多链融合

2024年11月04日 10:53: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胡高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并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作出指示。作为以高新农业生物技术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农业基础科研机构,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注重以增强党组织建设牵引带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通过深化组织功能、提升聚合能力、扩大联建协作等举措,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多链融合,把科技资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动力。

  一、夯实思想根基,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生态环境。针对海归人员多,年轻人多,思想活跃的特点,党支部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引擎,有效发挥党对科技创新把脉定向作用。一是突出“真学”。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党支部委员、科技骨干等“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编制理论月学习目录,加强常态化学习导引,持续提升科技人员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突出“示范”。党员干部聚焦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度型开放等方面主动领学带学,结合研究所实际深入探讨,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带动作用。三是突出“从严”。结合实际制定“科研人员纪律红线”清单,对科研人员在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科研伦理等方面容易出现的违规行为作出警示,提升党纪学习教育成效。

党支部与乡镇、农业主体对接产业需求

  二、激发组织活力,打造科技人员成长成才平台。党支部把提升组织力作为坚强支部的着力点,主动服务职工,为研究所高质量发展蓄能蓄力。一是用好党小组“活细胞催化剂”。把党小组建在研究领域、方向上,建立党员代表参与科技交流活动、科研骨干参与党员活动的互动模式,选派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农科精神”宣讲,确保科研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促进各学科在交流中把自身发展放到中心工作中去思考谋划,不断辨明方向,增进信心。二是打造人才队伍“冲锋队”。聚焦“德才兼备的高复合型研究室主任、精益求精的高水平科技创新骨干和科研助理、善思能干的高素养科技服务人才”研究所“三支队伍”建设,加强引才育才力度。今年以来,引进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特聘研究员等10人,培养优秀室主任、高层次人才、青年英才等8人;9人次分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三是培育创新环境“家文化”。坚持用创新文化滋养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开展“职工之家”科研环境提升行动,建立宣传长廊,凝练所训,创设文化标识,加强对重大创新成果、重要工作进展、重点人物事迹等宣传报道,提升职工集体荣誉感和干事创业精气神。

成立长三角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信息共享联盟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科研成果服务农业产业。立足服务型研究所职能定位,党支部以推动高能级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破解科研链人才链产业链链接难问题,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力、人才牵引力、产业服务力。一是优质科技资源扬优势。聚焦种子、种源等国之大者,承建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长三角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交流会,联合国家都市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上海)、江苏省种质资源中期库、安徽省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等成立长三角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信息共享联盟,提升农作物种质资源科研力量与资源保护利用区域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生物智能育种重大任务攻关,成功研发玉米-水稻、南瓜-瓠瓜等相关优势作物遗传转化体系。二是基础研究科技成果强转化。聚焦农民农企需求,针对品种落地难、产品推广难等问题,以基层党组织共建为依托,分别与相关村镇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做好三叶青、黄精等中药材优质苗推广和种植技术培训,助力培育当地特色林下经济产业。与相关企业党支部签订合作框架,通过资源联享、品牌联创,推动‘华粳308’优质食味稻、‘金乌猪’品质猪肉等科研成果走出去,更好满足百姓品质生活需求、更好回馈社会。三是赋能乡村产业促振兴。聚焦地方特色产业,重点开展温岭甘蔗、文成糯米山药、温岭迷你土豆、奉化芋艿,以及浙贝母、铁皮石斛、三叶青等健康种苗创制,累计推广特色农作物健康种苗种植面积4.5万亩,直接经济收益逾10亿元,助企转让创新技术收益达1300余万元,有效带动地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同时,结合现代化农业装备研发,以数智赋能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建立组培容器清洗灌装智能生产线,实现优质种苗生产量质齐升。现已创建68属326种花卉、中药材及地方特色植物(含品种)组培产业化快繁技术,其中56种植物组培快繁技术为国内外首创。

科研人员实地察看浙贝母种植情况

  (2024年浙江省委党校第二期中青二班学员 胡高洁)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