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硬科技”策源地彰显硬实力

——写在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即将开幕之际
2024年10月31日 12:25:4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禹涵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电磁驱动聚变项目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探地雷达、液氢无人机等科技成果接连涌现;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建设已倒排工期,进入内部装修阶段……近年来,“硬科技”之光正在点亮古城西安,映照出这座城市科技硬实力,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新鲜血液”。

  11月1日,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将如约而至。历经七载的沉淀与成长,大会从强调变革的力量,演进到聚焦产业的发展,今年更是将主题设定为“硬科技·新质生产力”。如今,这个发轫于西安的科技概念已走向全国,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充分激发科创活力

  “运控中心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性能最先进的地基授时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道,即便是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误差,也可能导致卫星导航系统出现300米的测距偏差。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授时精度优于100皮秒,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更精准的时间及频率信号。

  大科学装置承载了“硬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不仅能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还可成为聚拢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磁场”。围绕大科学装置,西安正着力推进“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实验室体系”建设,2024年西安市新建及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

  作为“硬科技”概念策源地、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西安高新区聚集了国家级创新平台56家。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表示:“我区已建设‘硬科技’产业项目227个、总投资达4662亿元,培育出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科创重器的聚集,有力激发了科创活力,催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去年的硬科技创新大会上,西安发布了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系统、阿秒光脉冲测量技术、铯/铷原子钟等多项重大突破,展示出强大的创新策源力和引领力。

  培育产业发展沃土

  “陕西省首个人工智能无损检测共性技术平台预计年底投产。三季度公司收入突破千万元,同比增长700%。”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难掩激动地说。

  两年前,杨涛凭借“为火箭做‘体检’”的“硬科技”,创办了这家企业,并以1%的股权换取了由秦创原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场地免租、融资对接等支持,成为陕西省实施“服务换股权”政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见证了诸多科技企业发展“节节高”,陕西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表示,自实施“三项改革”以来,陕西省用市场为成果定价,让双方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关系,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得更好、更快、更多、更安全”。

  今年7月,西安印发文件,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鼓励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加强基础研究、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9月底,西安交通大学首个“校招共用”引进人才王文毅博士,同时向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交了个人年度工作报告。王文毅带领的技术团队,为新能源重卡热管理系统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并为技术路线升级规划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也因此收获了来自校企双方的“优秀”评估结果。

  在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王文毅”在企业与高校共建的人才池中如鱼得水,并持续产出成果。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频频刷新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围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聚焦西安,新的科创力量不断集聚,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我们将全力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有力组织者和紧密合伙人,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产业转化、场景应用、市场拓展全链条有机衔接。”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孟浩表示。

[编辑: 陈路漫]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