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珂
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天津调研时表示,在政策、资金、科研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北交所、新三板已成为新兴行业中中小企业的优选融资平台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28家,占比52%。另外,有9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593家处于新三板创新层。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主阵地,承担着培育中小企业的主要职责,其融资环境更适合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
有力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开源证券数据显示,北交所存在大量的新质生产力标的,如涵盖新能源汽车相关标的有11家,氢能源12家,人工智能21家,生物制药、生命科学19家,商业航天相关共有10家。
“新质生产力建设所提出的氢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行业均属于新兴行业。行业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内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高研发投入等特点。”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此类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对于外部融资需求较高,需要资本市场提供融资等方面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刘祥东看来,北交所和新三板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同时通过交易所上市公司的示范效应和股权激励等吸引优秀人才聚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上市前的规范运作,助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进而优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其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银河证券北交所分析师范想想表示,北交所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应当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企业长期向好,实现长期投资价值。在赋能新质生产力上,建议北交所重点把握企业的战略引领力、高成长性、强竞争优势等,以引导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聚集,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发展。
创新层企业储备丰富
近日,北交所副总经理张梅在“2024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上提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产业升级的推动者和新质生产力应用的践行者。然而,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支持相对有限、创新人才吸引力不足等诸多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谈及这些挑战,北交所应从哪些方面赋能创新型中小企业?刘祥东表示,首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特点的中小企业,设立更加灵活多样的上市或挂牌标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简化上市或挂牌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提高审核透明度,减少企业上市或挂牌成本。其次,完善做市商制度,鼓励更多专业机构参与做市,提高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同时引入更多长期投资者,如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增加市场资金供给。再次,强化持续监管,规范经营赋能企业健康发展。最后,完善市场功能,支持并购重组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范想想表示,北交所、创新层和基础层之间已经形成通畅的互联互通渠道。同时,创新层作为北交所后备力量,企业储备丰富,公司基本面良好,盈利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兼具。因此,在严把上市关的背景下,对北交所未来高质量、有序扩容仍持乐观预期。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回顾2024年上半年,在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的新一轮顶层设计之下,北交所较好地完成了市场制度修订完善、优质标的扩容、新代码号段更换等一系列工作,政策、IPO、流动性等各方面的积极信号已逐渐显现。目前北交所板块整体估值处于低位、成长类板块估值显著低于沪深同板块,如果“深改19条”框架下的政策细则能够加速落地,政策端出现的明确信号将有望带动投资者情绪和新一轮板块流动性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