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长三角首次知识产权慈善捐赠将在杭州举行

2024年06月05日 18:05:3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张善仁

  6月5日,记者从“拯”力量2024——之江社会力量联合救援演习行动秘书处获悉,“应急慈善达人”夏学民将向参加演习的浙江省海豹应急救援中心等20余家救援组织捐赠“浙里安”注册商标使用权,助力他们在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领域开展普法与科普工作。

  “此次知识产权捐赠行动,采用普通许可(非独家)授权,使用期限自2024年6月16日始至2026年11月9日止。”夏学民说。

  据了解,夏学民现任浙江省应急与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科普与宣教专委会主任,多年前他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了“浙里安”商标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第64462291号商标注册证。

  “我参加公益慈善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向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捐赠版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创意策划方案,个人力所能及地向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捐款,并主动为老人、儿童、特殊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夏学民说。

  《慈善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

  调查发现,以往的慈善捐赠活动中,知识产权作为捐赠财产的尚不多见。近年来,夏学民不停地捐赠版权、商标权乃至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给慈善界留下深刻印象,也为慈善捐赠带来新启迪。

  例如,2018年3月,夏学民向浙江省“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河长制办公室)捐赠了中国首例《河长》美术作品版权,该省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葛平安向夏学民颁发了荣誉证书。2023年底,夏学民向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捐赠了“浙里安”注册商标权,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为夏学民颁发了捐赠证书。2024年6月,夏学民及其版权共有人向“浙江遗嘱库”慈善项目、杭州多家街道社区捐赠《家训红包》美术作品版权,助力现代家风培育、家族财富传承、家训家谱编撰等家庭建设。

  记者从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浙江省红十字会获悉,夏学民一方面积极宣传无偿献血、器官捐献、公益慈善领域的最新政策、典型经验和突出成就,另一方面他个人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并透过微信朋友圈等个人渠道带动更多朋友捐款,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努力作一名优秀的新《慈善法》普法宣传员,特别为“应急慈善”鼓与呼。

  2023年3月21日世界社会工作日,夏学民通过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向20多位浙江最优秀的社会工作者,捐赠了社工职业专项保险“社职保”,以防范社工在履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身故、意外残疾、意外伤害医疗和交通意外等风险,让好人免遭不测。

  2024年1月9日,在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主办的2024年新春公益答谢晚会上,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第二届“长三角慈善之星”受到表彰,浙江21家单位19名个人荣获第二届“长三角慈善之星”称号,夏学民名列其中。

  评奖申报材料显示,夏学民在国内慈善界和学术界率先提出了“融慈善”新理念。据新华社报道,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提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进程中应遵循“融慈善”理念。

  所谓“融慈善”是指主动打破行政壁垒、部门藩篱、区域限制以及门户之争等“传统边界”,透过数字化改革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智慧调度平台,统筹归集各部门各级各类公益慈善资源,以满足受助对象个性化需求,提升慈善帮扶精准性与有效性,助力共同富裕(含精神富有)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另据2018年12月《人民日报》人民网报道,浙江首个融慈善发展中心在衢州常山筹建,夏学民被聘为该中心首位名誉主任。

  记者多方了解到,夏学民担任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理事、浙江省信用协会顾问、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媒体专委会负责人、浙江大学幼儿园志愿者、“浙江遗嘱库”首席学术顾问等社会兼职,他试图把公益慈善(含应急慈善)、社会责任和信用建设进行“三融合”,努力探索研究“大综合一体化公益慈善”新模式,受到国内慈善界、信用管理界、社会责任理论界的关注与支持。

  有关专家指出,夏学民研究员在学术界率先提出“多元财富论”新理念,努力从理论上破解贫富分化的密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他的一些政策建议得到高层肯定。(张善仁)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