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共享电动车 寻求更优解

不同城市冷热不均,安全与便利如何兼顾
2024年05月15日 17:53:2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杨一凡 鲁杰 徐庭娴

  “五一”假期,一些城市街头的共享电动车,成为市民游客的“出行神器”。

  共享电动车,是解决城乡日常出行最后3至10公里的方式之一,也成为许多人的“心头好”。今年,浙江多个城市就共享电动车发展进行了政策调整。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国内众多城市引入共享电动车,拓展了公共交通服务半径,但考虑到行驶安全、车辆停放、电池安全等,不同城市对此态度不一。

  共享电动车在浙江发展情况如何?两个轮子上的便利,牵涉哪些治理问题,如何求得更优解?

  发展冷热不均

  在宁波,从宁波火车站到天一广场的路程,记者体验了本地企业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放的共享电动车。3公里路程,用时15分钟,跟打车相差不多,仅花费4元。

  小遛创始人朱波介绍,2017年公司创立以来,业务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拥有超6000万骑行用户,提供了10亿多次安全服务。

  此前,杭州主城区有多家企业投放了共享电动车。但随着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申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杭州等城市明确“暂不发展”态度。同年国庆前,杭州进行了一波共享电动车清退。

  浙江以外,全国多地也采取了不鼓励、不发展态度。济南曾表示“暂不宜投放”,齐齐哈尔因低温期长等因素未发展,郑州不允许市区三环内投放共享电动车……

  但近年来,“一刀切”情况正在改变。

  据杭州市城管局2023年6月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6月,杭州在滨江、钱塘、余杭开展共享电动车试点工作,稳步增量投放;据统计,2023年以来,共享电动车日均周转4.47次/辆,日活跃率89%,远高于共享单车数据。

  此外,曾表示“暂不发展”的南京,今年提出鼓励引导企业有序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不同城市,共享电动车发展冷热不均。多家运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浙江多个城市仅允许郊区县投放共享电动车,宁波、嘉兴等城市则允许在主城区进行投放,这取决于不同城市发展策略和准入态度。

  共享出行与城市治理的碰撞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在第十六条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根据当地道路交通、公众出行等因素,制定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投放政策,明确允许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尽管可以因地制宜进行投放,但经历了共享单车发展的潮起潮落,国内城市对共享电动车发展大多持谨慎态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钱塘学者特聘副教授汪翼表示,“借车难、停车难”问题,影响使用者的出行体验,停车空间资源进一步紧张则带来城市治理问题。国内一些城市曾因共享电动车投放过多,占用道路资源、影响交通出行。

  2017年清退共享电动车时,杭州相关部门约谈运营企业时指出问题:车辆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骑行人未经过安全培训且不固定、充电电池易引发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车辆改装存在较多隐患等。

  就政策层面,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仍处于模糊阶段,尚未达成共识。再加上,直到现在,共享电动车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戴头盔、违法载人、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依然存在,各地难免顾虑大量投放后会给公共管理带来负担。

  “国内共享电动车发展,目前仍处于探索、改善阶段。”在汪翼看来,共享电动车技术、企业调度管理系统、城市治理、用户习惯以及产业盈利性,五大方面尚在演化,地方政府也在摸索有效管理机制。

  如何求得更优解

  共享电动车渐成规模,已成客观事实。如何平衡共享电动车监管与方便市民出行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未来城市公共治理中不可回避的一环。

  近年来,为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已投放超5万辆共享电动车的宁波多部门协同,采取组织行业法规政策制定、研究部署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更新监管平台、制定重点区域运维测评方案等举措。

  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多个城市就共享电动车发展有新动作。

  宁波正计划实施新一轮共享电动车保有量测算,了解行业底数、市民出行需求及运营车辆发展体量,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保障出行安全方面,嘉兴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在全省首创“摘盔断电”“防载靠背”等措施,今年计划进行技术升级,探索智能化识别使用者是否扣好头盔扣子。

  与此同时,运营企业也在不断通过技术迭代,解决行业痛点。

  朱波告诉记者,小遛已相继推出AI视觉停车、车柜电一体化等业内先进技术,助力共享电动车规范停放和安全出行,也便于集中监管电池安全。

  杭州金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晶介绍,近年来,该公司推出“电子围栏”、AI驿站牌等技术,规范共享电动车停放,已在几十个城市相继落地,并可根据城市需求,提供从公共服务到市场化模式的适配方案。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投放总量管控、企业技术迭代,运营企业与更多城市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将有助于共享电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共享电动车未来发展,汪翼认为,不同城市不同态度,也为摸索管理机制以及市场规模化部署提供更多可能,“各个环节的持续优化加上更细化的管理,将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助益,少添公共治理烦恼,多增市民出行便利。”(记者 杨一凡 鲁杰 通讯员 徐庭娴)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