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申请的第一笔650万元商业秘密融资贷款如约到账,开启了商业秘密融资的新模式、新路径。
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遭遇的一大难题,成为小微企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瑞安企业数量众多,融资需求旺盛,相当部分企业在“融资的高山”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障碍。从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缺乏合格的抵质押品,另一方面大量有价值的资产资源在“沉睡”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其实,一些企业并不缺资源,缺的是开发利用资源的机制。如何通过产品、管理、机制的创新,打通登记、抵(质)押、评估、流通、变现的通道与路径,形成风险管理闭环,将“沉睡”闲置的资产资源盘活起来,进入与银行机构对接对话的系统,撬动信贷资源导入实体企业,这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颇具“含金量”的一篇大文章。
众所周知,瑞安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多、网点多、产品多,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其在金融创新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覆盖面有了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融资可得性普遍增强。但对于缺乏重资产、无物可押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往往“面露难色”,金融服务的充分性不足,企业的融资获得感普遍不强。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仍未摆脱“当铺”经营思路的窠臼,过度追求重资产抵质押增信的路径依赖仍在延续,银行放贷难与企业贷款难“两难”碰撞并存,银行“喊苦”与企业“喊渴”同时上演。
作为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方,银行机构要敢于打破定势思维与惯性理念,大力推进金融模式、路径、机制创新,积极尝试以数据换贷款等多种模式,在“拥堵”的同质化金融服务路上另辟新路径,勇闯新赛道,力争在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品牌上交出高分答卷。兴业银行近日试水商业秘密融资模式的探索,就是运用创新思维实施破题而迈出的重要一步,为纾解金融服务难题贡献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范例,值得点赞!
增值赋能实体企业是金融的职责。银行机构要强化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成长的“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以“金融家”的担当作为,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用有温度的金融产品回应市场主体的诉求,用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向创业创新创富致敬,用更强有力的金融之手挽起更多小微企业的臂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推进自身的高水平发展,实现高价值分享。
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环境是温暖营商的应有之义。从政府角度来说,要切实发挥有形之手的独特优势,积极出手,善搭平台,牵线资金供需双方握手合作,为培育“敢贷、能贷、愿贷”信贷文化赋力护航。要聚焦市场主体的关切,善于排忧解难,畅通梗阻堵点,协调打通“任督二脉”,帮助筑好风险防火墙,消除创新主体的后顾之忧,为金融创新积极创造条件,给银行机构吃“定心丸”,给小微企业送“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