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眼下,浙江正全力以赴“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科技金融时报全媒体推出“向‘新’跃升——发现‘浙’里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深度挖掘一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敢打头阵、勇当先锋、争当尖兵的典型。


经过将近3年时间的攻关研发,浙江农林大学光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钱孟波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林果采收机器人——折展式林果采收一体机。


“林果采摘存在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机械化采摘技术滞后,采摘容易损伤果实与果树,果实易腐烂等问题。与此同时,丘林山地地貌的果林通常还存在着机器运输难,果类多样难以统一采摘方式等难题。”钱孟波说,为解决这些难题,他带领学生团队从2021年开始研究攻关,发现折展式的采摘结构可以适应丘林山地的林间作业环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们研发了折展式采收一体机。

学生团队由10多名学生组成,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既有机械专业学生也有林学等专业的学生,他们专业互补、协同研发。研发团队学生负责人、该校研一学生郑恒意介绍说,他们研发的机器人以六连杆折展单元构成的倒伞型折展机构作为果实收集装置,不需要人在设备上操作,通过相关的程序进行控制。此外,机器底座自重1.3吨,倾斜角度超过30度也能保持平衡。其独特的结构赋予其较大的折展比,并通过伸缩杆的调节,实现收集范围的灵活调整,从而提高了机械的普适性,使其能够适用于山核桃、油茶、板栗、银杏、杨梅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林果采收。

郑恒意表示,该设备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尽可能不伤害林果,“通过震动机构对二级树干进行摇动,使果实自然脱落至倒伞收集器中,再经由机构中心的漏斗槽,将果实顺利导入收集箱,实现采收的全程自动化。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林果采收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劳动成本,还大幅提升了采收效率。”

去年11月,团队研发的折展式林果采收一体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已成功组装生产。前不久,研发团队与诸暨市千翼网络科技工作室达成合作,在生产设备的同时,开始在宁波余姚、杭州临安、衢州开化等地进行实际运用。实测发现,一台折展式倒伞型林果收集装置效率相当于20个农民,一台采收一体机工作效率相当于48个农民。
“下一步,我们将从目前比较简单的林果采收机械出发,向着复杂的林果采收方向发展,争取让林果都能有合适的机械进行采收。同时,我们还将与周边农户和农机化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针对不同的林果树木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郑恒意说。
扫一扫,发现“浙”里新质生产力↓↓↓
欢迎提供“‘浙’里新质生产力”采访线索
优秀企业、机构自荐:投稿kjjrsbwm@vip.163.com
联系号码:1351682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