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信用历史记录。主要用于记录企业或个人借债还钱、合同履约、遵纪守法等信息,是信用历史的“档案”及“明信片”。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征信报告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信用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产品时,都会参考征信报告上面的内容。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人们对征信报告的重视与不了解,通过社交媒体、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承诺能在短时间内消除逾期记录、欠款记录等,诱骗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钻入其“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骗局,以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为了保护个人权益,我们应当高度警惕以下类似骗局:
一是利用金融消费者急于改善信用状况的心理实施诈骗。典型手段是谎称可帮助金融消费者删除、修改征信中负面信息,在收取钱财后立即失联。还存在利用金融消费者不了解,将异议处理与征信修复混为一谈,谎称可快速办理错误信息更正,收取高昂费用。金融消费者不仅无法借此删除不良信用记录,还遭受信息泄露、上当受骗、钱财损失等风险。
二是伙同金融消费者以恶意逃废债或骗取信贷为目的实施诈骗。比较常用的做法是,不法分子帮助金融消费者伪造文书、钻金融机构业务漏洞,要求金融机构删除报送至征信系统的负面信息,或者骗取贷款,一旦达不到目的,就恶意投诉、上访,让金融机构疲于应付或迫于压力妥协。
三是利用社会大众急于挣钱的诉求实施诈骗。有不法分子通过混淆视听,将征信修复与国家正式文件所提到的“信用修复”等,谎称“征信修复”为新产业,举办培训班来骗取消费者加盟费,广泛发展线下实施诈骗行为。
金融消费者应采取相应措施作为防范:
1.日常按时还款,切勿产生不良记录。提高警惕,不轻信“征信修复”的承诺。接到电话或信息时,保持冷静,切勿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2.学习征信法规及相关政策。学习了解征信报告形成、查询、异议处理等方面的规定,便于在遇到问题时能正确处理。
3.定期查询征信报告。通过征信机构官网或正规第三方平台查询征信报告,发现非主观原因造成的不良信息及时联系数据报送机构进行处理,维护良好信用。
4.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