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0月27日,由杭州市临平区科技馆、临平第三小学、临平区运河街道双桥村联合主办的“秋收科探之旅,寻找‘有光’水稻”主题活动在运河街道双桥村的“爷爷的水稻田”学农基地举办,来自临平三小的40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秋收科探之旅。
开镰仪式上,小科探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别开生面的“稻田走秀”,节奏欢快、清脆爽朗的农耕文化快板,表达对袁隆平爷爷敬意的朗诵表演。
最后,临平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沈生泉,临平区第三小学校长季晓花,双桥村村委会主任、党委书记沈锋,宣布“开镰”,活动开始。
第一站,小科探们首先来到水稻生产加工车间,在双桥村讲解员带领下,他们识农具、看展示、听故事,学习长征“铁姑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会农民耕种的艰辛与不易,见证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一粒种子是如何从萌发到幼苗期,到拔节、抽穗,到最后的完全成熟的?随后,在科普课堂上,带着这个问题,科普辅导员通过科普知识问答的方式向小科探们详细讲述了中国农耕文化史以及稻谷从种子、育苗、插秧、灌溉到收割的全过程,小科探们认真学习、争相提问,现场气氛活跃。
此外,通过抢凳子的科普游戏,再现了水稻驯化师的工作内容。
辅导员们向小科探们讲述了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爷爷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发明杂交育种水稻的科学故事,引导孩子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粮食安全观,倡导节约粮食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水稻探秘实践环节,小科探们在村里种稻能手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体验了收割稻谷和手动稻谷脱粒的乐趣。小科探们顶着烈日,撸起袖子,感受着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恰逢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水稻文化,也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一代代科学家投身杂交水稻技术研发的不易,认识到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中国人吃饱饭、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所做出的贡献。本次研学活动也是我馆积极开辟“馆校村”合作新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次实践探索。
下一步,临平区科技馆将继续整合多方优秀科普资源,开发更多特色优质科普研学活动,以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
(通讯员 孙李红 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