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再次迎来了政策的春天。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31条举措为民营经济打开了发展的新局面。不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意见》为民营经济给出的明晰定位都令市场振奋、信心提升,马化腾、南存辉等民营企业家先后发声,反响热烈。
但需要注意的是,民营经济中的大多数,不是腾讯这样的巨头,而是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九成以上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九成以上是民营企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呵护中小企业的生命线。
近年来,民营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减弱,与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有着密切联系。中小企业本身竞争能力较弱,也缺乏抗风险机制,面对经济波动、市场震荡,冲击感强烈,甚至会遭遇生存危机。可以说,中小企业的“痛”,也是民营经济之“痛”。
当人们谈及经济复苏时,总会提及“市场活力”一词。中小企业正是市场活力的直接来源。无数个街边的店、市郊的厂藏着的是百姓生计,是城市发展的“烟火气”,更是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为国家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毫无疑问是改善民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许多问题。融资难、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受限。近年来,政府部门也持续出台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各地方也相继推出政策“组合拳”,为中小企业纾困解忧。但随着时间推移,短期的纾困措施效果开始变得局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需要解决更多根本性问题。
此次《意见》的发布恰逢其时,为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尤其在融资和产权保护方面出台了更加具体的支持措施,有利于为中小企业发展打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其中“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都切中了中小企业当下的发展痛点,有助于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现金流,突破发展困境。
另外,《意见》也特别提到了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企业几乎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市场中最具创新活力的主体,依靠民间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产业可以更快实现升级换代,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变。
当然,在现实层面,“毛细血管”的疏通非一日之功,对中小企业的帮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细化考虑。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只是第一步,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对其的帮扶流程、帮扶形式一定会区别于大企业,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还亟待出台。最重要的是,只有真正地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体察他们的特点、需求、困难,才能营造良好的创业和政策环境,进而带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