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在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科学之光”思辨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鼓励在座的青年科学家、青年学子们,追求科学梦想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没有人会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放弃,一定能有所成就。
科学以无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终。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科学之光不断照亮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们的科研道路。“科学之光”思辨作为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主要活动之一,邀请了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以“薪火·赓续”“前沿·探寻”“跨界·争鸣”为主题脉络,感悟科学精神,探索前沿科技,激发跨界思维,深入领略科学之光的无限力量。
科学技术是理性严谨的,科学研究则需要秉承着不放弃的一腔热血。施一公在分享中表示,是科学研究让自己插上了人生的翅膀。“当一个人有了理想相信光,就有了义无反顾坚持的动力。”他认为,做到“轴”和不放弃,首先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拥有独立的思辨能力。
“全社会正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青年科学家,也会给正值思维最活跃,资源较少时期的青年科学家最好的支持。”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张建锋表示,今天的科学家可以运用世界上最好的手段、工具改变世界,科学的发展也正在改变人类看世界的方法。
如今,人工智能狂潮汹涌,AI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活动现场邀请了在人工智能领域颇有建树的四位专家聚焦数据、模型、算法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应用进行解读,并分析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罡,带领大家进入高效、安全、可信的数联网宇宙,当网络空间基于数据、数字对象建立,海量数据的资产化、流通、交易和保护有了新的技术解决路径。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将视角放在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当人工智能针对性地学习教科书里的专业知识,未来,司法、教育、金融等领域的AI专家将激发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此外,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院副院长李超发表《面向遥感大模型的国产化超异构边缘智能计算系统》主旨演讲,西湖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张岳带来《大模型的推理与泛化研究》,全方位展现人工智能发展的无限潜力。
新科学带来新未来,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跨界争鸣阶段围绕“智能科技与未来社会”主题开展圆桌论坛,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
拨打电话遇上智能客服,你的诉求总是无法解决?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周吉帆表示,人工智能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代表未来的曙光,但在满足情感需求、创新创造方面,人工智能还有很多需要发展和努力的地方。
当科学家们赋予机器更多能力,人类被取代的恐惧成为广泛讨论的热点议题。对此,周吉帆持乐观态度:“新人类的时代是解放智力的时代。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的发生总会出现人类被取代的担心,但社会并不会暂停脚步,人类总是能找到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也要求青年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关注自己创新创造的能力,学会去玩,去创造新的东西。”西湖大学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蓝振忠说道。(记者 林辰辰 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