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5月的海风,在位于象山的浙江东红船业有限公司造船基地,巨大的龙门吊缓缓搬运着重逾百吨的部件与钢材。切割、焊接的火花中,4艘5.8万吨集装箱船分模块渐次成型。未来的某一天,它们将具备“征战”远洋的实力。
“近两年,船舶修造业表现强劲。这股‘造船热’真是久违了。”东红船业董事长李红蓥感慨道。
对于这位“钉”在船舶制造业近30载的“老船匠”来说,行业的这次向好不过是潮起潮落中的一个小高峰。抓住黄金“窗口期”,提升大型化、数字化、智能化船舶建造能力,才是这家“老船企”需要疾驰而往的“新航道”。
据了解,东红船业在“分段式”造船的基础上,实施了“模块化”技术,即将船舶结构、设备和系统按功能或层次体系,分解成若干有接口关系的“积木”,再按照标准化、通用化原则,将这些“积木”排列组合成完整船舶。
分解后拼合成整体,是“模块化”造船的难点所在。这要求企业在设计环节就“成船在胸”,才能保证在最后“拼合如有神”。为了确保通信、动力设备、导航、救生、消防等多个系统工程完美衔接,东红船业在设计、生产、管理方式下足功夫,还通过建立现代造船设施予以保证。
东红船业制造的“润青”号沥青船顺利出口
近年来,东红船业先后扩建5万平方米加工车间,筹建5万吨级舾装码头和船坞,配备150余台套现代科技设备,实现“船、机、电、壳、舾、涂”生产流程一体化。今年,东红船业还斥资7000万元用于生产设备改造,并向各大院校伸出招揽高端人才的“橄榄枝”。
“这些将是我们立足未来的‘定海神针’!”企业技术负责人信心满满。
“眼下,船舶制造业已不是大众眼中的‘传统制造业’,而是海洋经济的‘主心骨’,完全担得起‘高端’二字。”谈及行业的前景和未来,李红蓥坦言,“认识这个行业,要从摆脱思维定式开始。”船舶制造业上接通信导航、雷达、无线电、发动机等产业尖端,下达航运、物流等经贸支柱,本身又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集成,比起流水线上的汽车制造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红蓥介绍,未来,东红船业将心无旁骛“钉”主业,抢抓机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在守正的同时剑指高端海工装备制造“新航道”,以创新决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