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县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单元,也是连接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枢纽。县域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通过紧抓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打造具备精准布局、扎实基础和强劲动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拓展县域的开放发展新空间,开辟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新发展阶段浙江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嘉善县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近年来,嘉善县牢牢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融入、集成、共享理念积极助推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
一、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划定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格局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嘉善作为县域单元,和周边城市相比,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技术,人才、资金均存在短板,资源限制影响明显,要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合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协同关系,以科技创新共同体全面嵌入长三角发展新格局。
一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规划科技创新共同体远景。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是当下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大趋势下的必然路径。共同体的发展要素除区域经济实力和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外,机制优势成为破解发展堵点的关键。县域科技创新要融入区域格局,就需要结合区域科创格局和自身定位来构建规划和机制。嘉善自2013年成为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以来,就积极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以“协同创新之城”为愿景构建协同创新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并制定了针对不同主体的激励、保障、合作促进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体系。
二是嵌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布局科技创新共同体环节连接。共同体建构在于社会关系生产以形成紧密的个体间联接。为实现区域协同愿景,共同体环节要在区域格局的点位上做文章。精准寻找和嵌入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缺位点是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嘉善县在大力扶持县域内科技创新体系环节外,在共同体布局上积极探索“连锁经营”、“科创飞地”模式,在上海、欧洲等地建立了多个创新中心,全方位网罗高端科技项目与人才,从而形成了“内外联动”的科技创新布局。
三是紧跟区域协同创新步调,促进科技创新共同体能级提升。共同体个体能级存在差异。个体间紧密的协作关系是提升共同体整体能量的关键。县域科技创新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形成和高能级个体对接,才能充分吸收高能级个体的引领能量,实现同频共振。为此,嘉善积极对接高层次科技创新力量,打造了青、吴、嘉三地高新园、长三角未来邨等高能级创新载体项目;同时在园区联动体系下功夫,促成上海高科技园区与嘉善县本地园区建立协作关系,合作引进无人机等前沿科技成果项目100多项,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共同体能级提升。
二、集成科技创新载体,夯实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基础
科技创新载体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源发地,也是成果孵化、转化的重要平台。作为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发展基底,载体建设关键在于落地和集成。县域充分利用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势,将载体平台打造与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有效结合,是夯实科技创新共同体基础的可取路径。
一是以优势优先理念构建载体平台,优化科技创新共同体生态。
良好的共同体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求共同体准确把握趋势,以优势优先的发展导向,提供个体发展的空间。在“大科技”创新生态下,县域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必须在理清产业定位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布置与投入,为科技创新资源集成和共同体生态优化提供保障。嘉善县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培育产业和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的“3+3”产业定位设定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孵化器和研发机构建设,以县科创中心、现代产业园、科技湖区等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平台体系,充分满足科技创业孵化、主导产业提升和高端产业引入的载体需求。
二是以政产学研结合加强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共同体提质。共同体质量的重要体现是个体间分工协作创造更高效的社会生产。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也来源于其所包含的多样化个体之间的共建协作。县域科技创新载体的集成不仅要求引入外部力量,还要求通过与外部力量合作共建高端载体来实现内化,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满足主导产业需求的创新生产。嘉善县聚焦“3+3”产业定位,以校地合作构建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政产学研协作体系。在和多所高等校院、科研机构对接中,推动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等高能级创新载体落地见效。在政府积极引导下,东菱技术、赋同科技等100多家企业也以项目为纽带,与上海、江苏等地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是以产业错位互补推动成果承接,发挥科技创新共同体效用。科技创新效用的发挥在于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产业也为科技创新提供发展能量。科技创新共同体中,良好的共生成长关系要求处理好科技创新的成果承接和转化。县域对于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的引入竞争力往往较为薄弱,因此,应当放大视域,进而以区域一体化发展思维审视科技创新与未来高端主导产业的关联,在产业链环节中谋求自身产业的错位发展。嘉善县结合自身基础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布局,探索出了外部科技创新在县域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成果承接模式。一方面嘉善县借由引进上海等地高新技术项目,打开产业快速落地通道,努力挤入科技+产业协同圈;另一方面则加强区域产业的“同链融合”,精准嵌入区域产业链高价值环节,从而推动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三、共享科技创新要素,提升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动力
科技创新共同体不仅要共创,还应通过共享共益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和价值共享生态,才能充分调动创新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潜力,共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动力来源于科技要素循环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因此,制定相配套的共享共益机制是提速要素流动和成果落地的关键。
一是科技创新要素共享,提升共同体整合力。共同体的整合能力影响着资源要素能否得以发挥效用。科技创新共同体要保持活力,必须激活内外创新要素流动和快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共享。嘉善县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机制的首个试点。以“科技创新券”激活企业研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投入风险,也促使跨地域的科技创新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对接和盘活。同时,嘉善县在创新成果转化上也打开整合加速度,通过结合科创金融构建“基金+股权+项目”模式,实现产业化“快速通道”。云顶新耀、立讯智造等百亿级项目在嘉善从导入、签约到投产实现效益不超两年,实现优质项目高效孵化。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互认,提升共同体生命力。科技创新人才是共同体的基本细胞。县域要摆脱高端人才“洼地”困境,一方面要打造精准快速有效的引育机制,另一方面更要构建开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嘉善县通过人才引育和合作共享双管齐下,让优质人才及其智力成果充分为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共同体的生命力。一方面,嘉兴以人才新政实施创新人才“集聚裂变”工程,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育和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则全面推行一体化示范区国外高端专业人才互认: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一起按照三地最优、统一标准的要求,实行一地认定,三地互认,并先行启动了外国人才服务综合体的设立,率先实现外国人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促进了海外引才服务质量提升,为科技创新人才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环境。
三是科技创新数据互联,提升共同体智治力。科技创新共同体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数据基础。科技创新要素、人才流通和企业研发的加速需求都对共同体的智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嘉善依托数字经济产业优势,率先搭建跨省域区块链系统、数据仓、企业研发数字应用场景等数据互联基础环境,有效地破解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据互认共享和企业研发的政策落实难题:跨省域区块链系统的数据互联实现科技创新券全程数据流转和跨区域共享,保障了资金结算的顺畅和安全;服务于企业研发的“浙里加计扣除”应用场景,则实现了企业研发与政策对标,切实带动了研发优惠政策的全面精准落实。此外,嘉善还探索了示范区三地数据共享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有力推动了跨省域协同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和落地。
(钱大可 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