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联合发起的《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2022)》(以下简称《指数》)2022年12月28日在北京发布。该指数从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投入、资源和环境压力、产业发展状态、生态与社会影响、政府与政策响应五大维度进行考察,全面反映了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水平。
《指数》是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发起的2022“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行动”重点成果之一,体现了工商界、学术界和政策实践者等各界力量对于推动区域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它以城市为单位构建产业可持续性评估基本框架,以驱动力、承载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为5个一级指标,下设12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系统性地评估来自亚太地区35个城市从2017年到2020年连续4年的产业可持续性。《指数》还创造性地将亚太经济体划分为主要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岛屿经济体三类,指出不同经济体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及特点,为理解亚太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的视角。
该指数中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东京、北京、新加坡、多伦多、深圳、旧金山、香港、首尔、上海、纽约。总体来看,主要经济体城市产业可持续性综合表现较佳,在驱动力、影响和状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太平洋西岸的城市尤为突出,但是普遍面临着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新兴经济体城市近年来产业发展驱动力增强,但面临环境承载力下降等挑战;岛屿经济体城市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可考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环境优势,进一步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同于针对特定行业展开的研究,《指数》以城市为评估单位,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统筹决策的依据和标杆,填补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空白,通过系统展示亚太地区产业可持续性的差异和多样性,凸显了不同地区的优先领域和发展机会。
根据研究,城市的产业可持续性是指该城市产业发展与其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的能力,直接影响该城市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目前,产业发展模式转型迫在眉睫,应加快以集约节约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布局、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供给、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外交流、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开展行动,以提升城市的产业可持续性。报告强调,加强对外交流和贸易合作、实现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是应对亚太地区供应链碎片化问题、提升区域产业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