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目前,鸡白痢的发生较为严重,致死率达10%~60% , 特别在育雏阶段危害更严重,往往会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鸡白痢防治方面,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由于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在体内积累,会对鸡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过量的抗生素排泄到环境中会引起环境污染,从而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影响,
近日,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焦新安团队揭示了沙门菌T3SS1效应蛋白IpaJ的转录表达及其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为鸡白痢的防控提供了靶标与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
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培养和细胞感染实验确立了IpaJ为沙门菌III型分泌系统1(T3SS1)的效应蛋白,并首次筛选鉴定出直接调控IpaJ转录的调控因子,命名为ItrA。IpaJ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之一,经T3SS1分泌进入宿主细胞,通过抑制宿主IκBα和Ras的泛素化,进而有效抑制NF-κB与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宿主的Th1应答和炎症反应,减缓细菌在宿主体内的清除,使其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