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水利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已安排投资388亿元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截至9月底,国务院明确今年重点推进的江西大坳和梅江、广西大藤峡和龙云、海南牛路岭、安徽怀洪新河6处新建大型灌区已全部开工。据悉,这6处大型灌区的建设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45.5万亩。
“大中型灌区旱能灌、涝能排,是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基础支撑。”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表示,水利部将始终把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作为惠民生、稳经济、促增长、保就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灌区水利设施作用显现
连日来,江西省永丰县的39万亩水稻渐次泛黄,陆续成熟,八江乡高家村的示范水库灌区正在进行晚稻收割。今年高家村旱情特别严重,但通过清淤、提灌、蓄水、引水、打井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的问题,保住了晩稻丰产丰收。
今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持续罕见的气象干旱,对秋粮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在实现抗旱夺秋粮丰收的过程中,灌区等水利设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主战场。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今年7月份旱情发生后,大中型灌区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最大限度减轻了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据统计,长江流域受旱省份3500多处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了1.7亿亩耕地,总体上保障了灌区内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记者了解到,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今年以来,水利部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沟通,及时下达中央财政资金,指导地方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用好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政策,推动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规模达到388亿元,高于去年同期规模。
“通过采取清单管理,强化调度协商,加大督办力度等措施,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田学斌透露,截至9月底,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的529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完成投资258亿元。同时,各地积极落实稳经济大盘部署,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已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灌区建设与改造项目11处,投放基金38.83亿元。
工程建设抢抓黄金期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必须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田学斌认为,一方面在部分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扩大耕地灌溉面积;另一方面要提升灌区质量,加快推进现有大中型灌区改造,推动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当前,长江流域秋粮作物灌溉已基本结束,全国多个灌区改造工程也迎来了施工黄金期。近日,河南省24项重点水利工程包括黄河故道一期水生态治理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项目集中开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已完成东、西干渠改造7.6千米,改造建筑物12座,完成投资2365万元。据悉,宝鸡峡灌区今年夏灌总干渠输水能力提高10立方米/秒以上,多引水2160万立方米,极大地提高了灌区抗旱保障能力。
陈明忠介绍,下一步,水利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灌区建设和改造。一是指导各地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灌区建设和改造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及时在明年春灌中发挥效益。推动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形成从水源到田间的整体灌排工程体系,提升灌区灌溉保障能力。二是依据在建的或规划的一些重大水利工程,有效结合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工程建设,再谋划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改造和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指导各地加大灌区项目投融资力度。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推动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结合大中型灌区改造,遴选一批灌区开展先行先试,带动引领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建设,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灌区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紧盯薄弱环节不松懈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十四五”期间,规划在水土资源匹配地区新建30处大型灌区,对124处已建大型灌区和1000多处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4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亿多亩。2021年以来,已安排中央投资对101处大型灌区、485处中型灌区实施现代化改造。
“这些年,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但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觑。”田学斌说,一些灌区工程完好率不高、田间配套不足、农业水价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提高灌区服务保障能力,水利部门在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结合国家水网布局新建灌区的同时,不断深化农业水价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方面,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灌区“两费”落实率为重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有18个省份出台了实施细则,220个灌区开展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大中型灌区供水成本核算,协调价格部门开展成本监审、核定工程水价,促进价格调整。
同时,完善灌区供水计量设施,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全面实现取水计量。各地也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灌区建设与管理,保障工程的良性运行。比如,江苏省以乡镇水利站为纽带,构建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公司以及村级水管员队伍为主体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农田水利及农业用水的管理服务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节水方面的成效初步显现。据统计,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从9.25亿亩增加到10.37亿亩,亩均灌溉用水量从404立方米下降到356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1年的0.568。
田学斌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和用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农业节水和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