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27日举行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十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支持的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始终坚持逐年只增不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十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幅(8.9%)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9%)。
郭鹏表示,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80%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是教育经费的第一大来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80%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教育成为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中,80%来自地方,地方政府是教育支出的第一大主体。十年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十年教育投入,仅增量就有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000亿元。这些钱用在哪里?郭鹏表示,各级教育中,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各项支出中,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各个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新增财政教育资金更多向薄弱环节、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十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费占到50%以上,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费占到80%以上。特别是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支持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原“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速达到12.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有力助推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各级教育部门坚持把改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财政教育支出的优先保障。在各项支出中,用于教职工人员支出的占比最高,2021年达到61.6%,比201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最大;年均增长12.1%,显著高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增速,教育经费支出重点逐步从投资于物转向更多投资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