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风险的防控。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稳妥的风险管理,让利实体经济、实现利润增长都将无从谈起。要注重信贷投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推动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防风险是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经济正处于回稳的关键节点,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要进一步提振有效需求。人民银行近日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时提到,今年以来,各主要金融机构主动担当作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支持了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同时,会议明确要求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要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在发展中面临不小挑战。一方面,要对实体经济持续让利;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作为上市公司要力争实现净利润持续增长,以回馈股东。此外,还要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率攀升等风险。多方面因素叠加让不少银行感到任务重、压力大。不过,金融机构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风险的防控。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稳妥的风险管理,让利实体经济、实现利润增长都将无从谈起,甚至可能出现经营困难。金融机构要在让利实体经济和做好自身风险管理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让利实体经济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更要以做好自身风险管理为前提。
当前要加大信贷投放,也要防控风险。要注重信贷投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高资金投放精准度,切实将金融资源投向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避免无效信贷投放;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进行合理约束,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金融资源浪费,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导致一些长期债务风险的上升。
加强对信贷投放的风险管理,难度最大的是对贷后资金流向的监管。一直以来,信贷资金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监管部门在今年专门出台文件,要求金融机构做实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同时强化内控合规管理,严禁虚构贷款用途套利的行为,防止信贷资金变相流入资本市场和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对此,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监测能力,掌握资金动向;监管部门也要紧盯信贷资金流向,确保相关业务合法合规。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结构。优化信贷结构也是防风险的重要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发挥的作用甚至比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更为关键。也就是说,推动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才是防范风险的根本之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要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国家战略和关键重点行业,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民生消费具有基础作用的市场主体,提高服务质效。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绝不是搞大水漫灌,也不能透支未来,各方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银行业金融机构需未雨绸缪,通过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大幅计提拨备等手段,多措并举备足抵御风险的“弹药”,提升抵御风险能力。要在审慎的前提下,提升信贷投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助力经济大盘企稳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