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鄱阳湖缩水严重 刷新进入低枯水期最早纪录

2022年08月22日 14:09:4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魏依晨

  8月19日4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9.99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低枯水期。继8月6日最早进入低水期(12米以下)后,鄱阳湖再次刷新最早进入低枯水期(10米以下)纪录。2022年也成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鄱阳湖最早进入低枯水期的年份,其不少区域河床已变成一片“草原”。

  为何缩水如此严重

  8月19日,位于江西省湖口县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往日宽阔的水面如今却变成了大片滩涂,航道也因此变得狭窄。丰水期地处鄱阳湖腹地的鞋山岛及其岛下溶洞全部露出水面,周边湖床恍如一片“草原”。

  湖口县鞋山景区相关负责人杨帆介绍说,如此景观一般在每年12月份才能看到,往年8月份还是丰水期,船可直接靠在鞋山岛大门,如今却只能靠在湖滩旁边。

  为何今年鄱阳湖“缩水”这么严重,竟会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江西水利部门的专家认为,持续高温少雨是主要原因,出湖水量是入湖水量的2.6倍,造成“入不敷出”。

  另外,持续高温使湖水蒸发量也明显大于降水量。“目前,长江、鄱阳湖水位仍在持续下降,主要是受近期高温少雨的影响。特别是7月份以来,全省降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偏少了近5成,加上五河来水减少,导致7月中旬后,鄱阳湖每天都以10多厘米速度下降。当前,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江西仍以高温少雨天气为主,鄱阳湖水位仍将呈缓退态势。”江西省湖口县水文监测大队大队长欧阳庆说道。

  对候鸟以及周边居民有多大影响

  鄱阳湖迎来枯水期,但却给夏季候鸟带来了大量的食物。在鄱阳湖湿地,成千上万只鹭鸟云集在退水的湖区里觅食,场面极其壮观。

  但让人担心的是,夏季候鸟吃掉了很多浅水和洲滩上的生物,这种鲜少遇到的景象将会给今年的越冬候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越冬候鸟吃什么?

  对于鄱阳湖水文对生物资源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江西省科学院专家认为,应组织当地居民将洼地周边堆土加高形成矮堤,开挖排水沟、修建排水闸,形成碟形湖。

  碟形湖占到鄱阳湖面积的22.25%,它们的作用是把夏天丰水期的水截留下来,以保证秋冬枯水期需要的水量,为水鸟提供食物。此时加强碟形湖的控水保水管理,就会缓解部分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候鸟需要水,周边的百姓亦然。据悉,江西省水文部门每日对全省151处县级以上水源地取水情况进行监测调度,及时准确评估旱情发展状况。

  同时,江西省强化蓄水保水,科学拦蓄尾洪,指导水库根据供水对象“一库一策”做好用水计划。7月以来,中小型水库提供18亿立方米水量用于保障农作物灌溉需求。此外,江西省水利厅对农村因旱饮水困难人口进行每周调度,强化农村饮水安全隐患排查,指导全省780处“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制定完善供水保障应急预案。

  如何破解枯水常态化趋势

  近些年来,鄱阳湖的水是“来得快、退得凶、降得低”,低水位造成的不是一两年的临时性影响,已经呈现常态化趋势。

  2003年至今年,鄱阳湖连续出现低枯水位,湖区部分水文站甚至出现历史同期最枯水位。一些年份连续低枯水位时间长达100多天,甚至254天。即使在丰水年的2010年,鄱阳湖星子站也出现了165天的枯水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做的专题调查分析认为,今后鄱阳湖低枯水位将成为常态。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认为,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正导致沉水植物面积和生物量减少,湿地洲滩植被退化,使原有湿生植物群落向偏中生的群落类型演替,对螺蚌、鱼类、越冬候鸟和江豚等造成不利影响。专家认为,或许可考虑用生态工程性措施加强对鄱阳湖的水位调节,应对干旱低枯水位常态化影响,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戴年华建议,国家、省、市、县多方联动,针对气候变化问题、鄱阳湖生态问题、水生生物与湿地候鸟等问题、保护地建设问题、生态补偿问题、湖岸线整治与生态景观打造问题,采取组织专家团队调研,开展现场踏查,找准问题根源,着力标本兼治,针对性地实施科研、监测和生态保护、建设、修复、治理工程,增加保护经费投入,以推进鄱阳湖生态安澜、长治久安。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