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才能行稳致远

2022年08月18日 09:20:4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诏宇

  近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宣布今年继续支持部分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面向出国留学受阻的学生开展相关招生工作,以有效缓解目前疫情影响下我国部分学生出国学习难的困境。

  相比于普通高校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在新时代应该怎样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事业不断进步?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合作办学历经30余年根基深厚

  “中外合作办学指的是外国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北欧联络部部长贾慧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定义中外合作办学。

  贾慧兰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按照管理体制可分为3种类型:独立法人机构,如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非独立法人机构的二级学院,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中法工程师学院、同济大学的中德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的南赫学院等;单独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如今,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已走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1986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强合作项目学校建设的意见》。该文件的颁布,顺应了当时加强对外开放的总体趋势,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正式起航。

  进入21世纪,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前进的步伐愈发稳健。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16年,《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的阶段。

  今年,“开展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作为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被写入了教育部2022年的工作要点。

  基础与实践并重让合作办学独具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具有重基础、强实践的特色。

  “在课堂上,我不仅学习了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而又彼此联系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参加了许多实践活动,外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曾就读于西南某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小朱说。

  小朱所在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表示:“小朱所就读的专业之所以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引入一些优秀的国际教育资源。并在其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贾慧兰表示,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只需要缴纳比留学少很多的学费,就能体验到与留学类似的国际教育,减少了在金钱和时间上的消耗。她还指出,中外合作办学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这样的锻炼,使得学生们无论是投身职场,还是去进修更高的学历,都有一定的优势。

  不仅如此,对于国内的学校来说,参与中外合作办学也有一定的好处。贾慧兰表示:“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让学校在课程、师资、教材等方面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通过与外国院校交流,进行配套的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视野也能进一步开拓;此外,中外院校还可以在科研、学生交换等具体方面展开多方位的合作。”

  多方携手助合作办学更上一层楼

  同样,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有些人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报考分数低,因而导致生源水平低;片面强调国际化、开放化,不重视学术能力考核,因而造成了师资力量薄弱……面对这些质疑之声,教育部门、驻外使领馆(大使馆、领事馆)和学校需多方合作,各尽所长,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更上一层楼”。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好审核关,在选择海外院校的时候,要对其资质和办学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对于具体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切实做好中期评审和结项评价等考核考评,确保其办学质量不打折扣。”贾慧兰表示。

  在合作办学的形式上,也应当有所创新。贾慧兰认为:“除了本科及以上学历项目之外,还应该鼓励职业教育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以便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覆盖范围,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驻外使领馆作为我国驻外的重要机构,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沟通工作,应起到“牵线搭桥”式的作用。贾慧兰指出:“要依托驻外使领馆,建设高品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在海外高校资质认定、公证认证材料审核等方面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保驾护航。”

  应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双方之间的沟通,充分调动双方的资源,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培养计划。还要进一步拓展实习的渠道和平台,充分发挥国内外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拥有更加开阔视野的实习体验。

[编辑: 陈路漫]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