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物馆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场所和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经过上世纪前半段的孕育诞生、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沉淀积累、全面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叶的快速发展后,在新时代与经济社会同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保障博物馆繁荣,博物馆增效赋能经济增长。博物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包括有形支撑和无形影响两个大方面。有形支撑是窄口具体的,一方面借助资源特色和平台优势,通过开发研学旅游、文创产品等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辐射带动周边景点、酒店、餐饮、娱乐等相关经济发展。无形影响是宽面深远的,博物馆代表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也是展现城乡发展前景、营商环境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等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赋能路径,应是外因和内因双轮共同驱动。外因驱动,作为经济发展、博物馆繁荣的关键,各地要将博物馆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抓,合理布点建设体制完善、功能完备、内容充实、特色鲜明、互补相宜的地方博物馆体系。同时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打造文化阵地、树立城市形象,进而带动住、购、游等二次消费加速发展。
内因驱动,博物馆要激发自身动力、提升造血能力。要牢牢抓住陈列展览这一核心资源,运用独特视角、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相补充的方式,展示展演当地历史发展脉络和地域特色文化。
——充分研究挖掘文化精髓,紧跟时代步伐、回应需求热点,辅以新创意、新技术、新形势,开发具体有形、易于传播的特色文创产品,使文物由高冷变亲民、陌生变熟悉。就如文物盲盒热潮不断、丑萌绿马“一马难求”、文创雪糕爽甜可口般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带动文创产业扩容升级。
——顺应文旅融合的时代特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以博物馆为中心、以周边商圈为外延、辐射全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国家重点战略,融入经济、金融、制造等各个领域,设计地域产品、巧嵌文化元素,提高品质内涵,提升发展质量。
——构建博物馆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加强与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相统合,通过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移动展览等途径,推动博物馆教育向博物馆学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