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退出国际排名,引发舆论关注。他们或是不再主动向排名机构提供学校相关数据,或是表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目标。有人认为,中国大学更自信了;也有人调侃,大学不过是“嫌弃”排名机构把自己排低了。
高等教育界有“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之说,它们是U.S.News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QS排名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03年首次发布)。每个排行榜都存在争议,但每次“张榜”时,它们也都能引发关注。
正如很多人所说,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排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多位大学校长也表达过对排名的观点:不能不看,也不能全看。
不能不看,是因为排名的实质是一种评估。排名反映的是一所高校某几个维度的指标,对排名结果进行诊断性分析,也能部分了解学校办学中的成绩和不足;不能全看,是因为任何排行榜都难以反映全貌,名次的上下波动,并不必然对应办学质量的提高或下降。若将排名本身变成目的,研究排名的指标体系,对某些关键指标搞运动式、突击性人工干预,换取学校位次的上升,则是对排名作用的异化。
大学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但很多排行榜的评价指标,是“论文”“帽子”等客观数据,理念、模式、文化等大学办学中更为厚重的东西,则因过于复杂,无法被纳入排名评价体系。而且,大学各有特色,需要分类分层评价,一张榜单,无法概括一切。
当然,要不要参与排名,并不以大学本身意志为转移。毕竟,各类机构每年仍会公布各种各样的排行榜。比起是否退出,更重要还是看待排名的态度——是将排名当成参考,还是唯排名、唯指标?对排名的平常心,对自身发展道路的自信,才是高校退出国际排名背后的深意。
同样的,社会公众和其他机构,也要用理性态度对待大学排名,将资源分配、毕业生评价等因素,和大学国际排名脱钩。这样,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底气才能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