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读懂一方水土的窗口。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1年,红色根脉、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新时代文化高地、治理现代化……一个个热词背后,是浙江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奔忙的身影。省委的决策部署,在他们的行动中转化成浙江奋勇前行的合力。
聚焦“一线总指挥”,去年12月30日,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新媒体栏目《书记县长冲冲冲》,用图文和镜头记录书记、县长在改革攻坚前沿和服务群众一线的真情实感、真抓实干。
一年来,有100余位书记、县长亮相《书记县长冲冲冲》栏目,从中我们看到了书记、县长的担当作为,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是这一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场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世界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他们交出了一份份改革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一份守好“红色根脉”的担当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火热开场。这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从东海之滨到钱江源头,从太湖南岸到瓯江之畔,“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迭起。
6月,站在嘉兴南湖的红船边,时任南湖区委书记朱苗通过《书记县长冲冲冲》开设的《县(市、区)委书记说党史》栏目讲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他深情地说,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要坚定扛起守根护脉的政治责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在打造“重要窗口”中奋力展现南湖精彩。
守好“红色根脉”,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更是对当下最好的把握,对未来最好的作答。
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王宗明走进当地的“红色打卡点”,重温激情燃烧的大陈岛垦荒岁月。“新发展阶段,椒江要深入汲取百年党史的精神力量,以大陈岛垦荒精神立心铸魂,勇扛‘当首善、创首位、立首功’的责任担当,奋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他说。
省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的号角吹响后,县(市、区)委书记迅速行动,进企业学校、访社区农家,带头开展宣讲。
12月初,绍兴市越城区委书记徐军来到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和当地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分享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感悟。他说,要牢记赶考初心,弘扬赶考精神,全力做好新时代答卷人。答卷怎么书写?徐军已然有了答案:全区将加快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推动滨海新区建设走在“六大新区”前列。
伴随一次次干货满满的宣讲,精神在升腾,力量在凝聚,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以实干担当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一次赋能现代化先行的变革
11月,在2021“天工之城”引智共富大会暨中国(遂昌)数字人才发展峰会上,遂昌喜迎一批签约项目和入驻企业,总投资达49.7亿元。
时任遂昌县委书记张壮雄有个习惯,每周只要有时间,都要到当地“天工之城·数字绿谷”项目现场查看。为何如此牵挂一个项目?原来,这是遂昌在数字化变革中找准的“新赛道”。这座“城”已然“显山露水”:相继“牵手”网易、中电海康、千寻位置、字节跳动等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投入运营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加速推进晶盛星河软件、HOLOVIS数字文创中心等一批项目。
而今,数字经济成为遂昌的“无形金矿”。一方山水,从此有了新的逻辑和语言。
2021年,是我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启动之年,也是数字化改革元年。如何为现代化先行赋能?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当前浙江数字化改革进入加快打造标志性成果的关键阶段。无论山区还是海岛,应用场景风生水起。
龙泉是林业大县。在时任龙泉市委书记吴松平的推动下,当地创新建设“益林富农”多跨场景应用。如推出“益林贷”绿色金融产品,实现信息一键查询、林地一键流转、贷款一键发放、资金一键直达,累计流转林地116万亩,78%林农享受到改革红利。
在致力打造海岛产业2.0版的嵊泗,县委书记邬剑波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撬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全面整合利用气象、交通、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资源,开发上线游客“一站式”体验应用场景。
牢牢把握改革之“魂”,积极创新改革之“形”,一年之间,浙江建成上线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典型意义的重大应用,逐渐形成数字改革的浙江金名片。
一颗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雄心
纵观2021年,新旧交替、破立之间,是浙江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雄心。
日前,由绍兴市柯桥区政府主导打造的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在省政府门户网站上线,向纺织全产业链企业开放。
“织造印染产业大脑”聚焦产业生态、新智造应用、共性技术和集成政府服务四大板块,推动纺织产业提质降本增效。以年产值1亿元至5亿元的印染企业为例,年生产成本可降低80万元至300万元,制造周期可缩短8%至15%。
就在今年3月26日,时任柯桥区委书记赵如浪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时,就重点介绍了这个“聪明大脑”。
在这次大会上,时任乐清市委书记方晖同样作了交流发言。他瞄准的是“低碳化”:新时代的“亩均论英雄”,比的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使命担当。乐清淘汰低端铸造业等落后产能,探索打造一批示范引领的“零碳”工厂和50个“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率先实施“区域能评+区域碳评”等,通过低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书记、县长纷纷当起“店小二”。只因一个时尚温馨的名词——“三服务”2.0版。
1月21日,杭州市富阳区委书记吴玉凤来到开发区银湖科技城,走访部分小微科创企业。在国鹄航空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她建议企业挖掘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市场潜力。在杭州艾科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她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资源整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为企业出点子,就是为县域发展谋路子。对志在“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富阳而言,要通过“三服务”帮助企业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提供战略支撑。
3月31日,嘉兴秀洲“企业之家”深化“三服务”2.0版系列活动启动。“企业之家”是一个服务辖区企业的专职、专业、专属综合性平台。此前,时任秀洲区委书记吴燕就专门率队到这里给企业送服务。如今,“企业之家”探索出“策划先行、并联协同、容缺受理、交地发证、拿地开工”投资项目审批新模式,为项目提供全流程综合服务。
如果把高质量发展比作一首乐曲,那么,它不仅是之江两岸的雄壮进行曲,更是长三角地区的悦耳协奏曲。
5月15日,时任嘉善县委书记洪湖鹏牵头召开了“数字化推动一体化”高峰论坛。会上,嘉善数字示范区建设联盟揭牌成立,携手上海的青浦和苏州的吴江,一体联动推进“数字示范区”建设。
在浙江这片热土上,县域犹如一个个马力强劲的推进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高质量。
一条塑造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梳理书记、县长这一年的行动路线,一条“轨迹”清晰可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浙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探索县域路径。
新春开局,时任丽水市委常委、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重带队前往温州招引总投资额超亿元的产业项目。在他的带动下,32支专业招引小分队奔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吹响“双招双引”冲锋号。
冲刺第四季度,温州市龙湾区、湖州市长兴县两位书记不约而同在招大引强上亮招。长兴县委书记石一婷打定“以链聚商、政企联动”理念,深化与浙能、吉利、天能等链主型企业合作;龙湾区委书记周一富围绕重点产业链、温商回归、重点科创平台、基金资本和未来城区建设等,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独角兽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
“一头一尾”,串起了浙江着眼竞争力提升的年度脉络。
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2021年,我省多次高规格召开人才工作相关会议。这是一个鲜明的宣示——浙江,对人才“高看一眼”。
中国首个新型镇改市求贤若渴。时任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率队赴江苏,与江苏大学就项目合作深入沟通,陆续完成人才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授牌等多件大事。
时任开化县委书记鲁霞光在与浙江大学学子面对面交流时发出“招贤令”:开化要拿出最好的岗位吸引“双一流”高校学子来就业,拿出最好的政策支持高校学子来创业创新,重点抓好领军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全力打造一支与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要产业硬实力,也要文化软实力。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书记、县长铆足了劲。
在浙江,有一条特殊的“路”让人颇为心动,那就是浙东唐诗之路。时任宁海县委书记林坚曾带队调研入选浙东唐诗之路节点的前童古镇,推进前童古镇国家5A级景区创建,旨在打造文化精华之“链”、山水之“链”、全域发展之“链”,全面提升宁海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时任新昌县委书记李宁则致力于推动天姥山景区深度开发利用。新昌县还发布《“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全力打造诗画江南的标志性景区、中国山水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的龙头景区。
宋韵文化深深镌刻于之江的文脉中,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路桥十里长街起源于南宋,路桥区区长牟傲野把十里长街历史文化街区振兴项目,作为展示城市形象和历史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而今,十里长街正经历新一轮的振兴,把宋韵文化、商业服务、旅游休闲等有机融合起来。
穿越千年的宋韵文化,正不断转化成撬动县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共同富裕
探路者的追求
今年8月,时任建德市委书记朱欢在直播活动中,吆喝起了当地特色小吃豆腐包。因为当时的他还有一个身份:建德豆腐包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为什么要在一只包子上花这么多精力?建德豆腐包历史悠久,近年来成为“网红”美食和建德新名片。建德市目标明确——要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让豆腐包品牌享誉省市、迈向全国,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豆腐包的鲜香,就是共同富裕的“味道”。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肩负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的历史使命,各县(市、区)全力竞速。特别是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事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
在常山,如何把“鲜辣文化”的流量,真正转变成带动山区共同富裕的能量?成为县委书记潘晓辉挂念的事。“这项工作一端连着百姓,一端连着市场,既是一项富民工程,也是一项影响力工程。”潘晓辉认为,要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推动常山鲜辣美食产业提质增效。
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泰顺县是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缩小地区差距”领域首批试点,时任泰顺县委书记林万乐全力深化实施“共富大搬迁”,扎实推进富民强县、“扩中提低”,努力走出一条能级跃升、城乡蝶变、群众有感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西部协作将浙川紧密联系在一起,携手同走“共富路”。6月,时任金华市副市长、东阳市委书记傅显明率党政考察团赴四川省南江县考察。随后,两地签订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涉及民生领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建设等方方面面,要在5年协作期内,系统规划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项目。
日前,德清县2021年度“微改革”优秀案例火热开评,“农企振兴贷”服务农业企业、“双减”下的小区“周末有约”、“资金共担”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症结等35项微改革晒出年度成绩单。
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德清县委书记敖煜新把关注点之一放在“微改革”上。“微改革”是德清通过线上线下征集梳理,推出的一批落点准、见效快的项目。从去年5月实施以来,已推出4批次78项“微改革”,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有力助推完善县域治理体系、提升县域治理能力,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聚沙成塔,积厚成势。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作示范,浙江意气风发、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