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全球经济复苏期待更多正能量

2021年12月27日 15:59:5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袁勇

  面对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高企的通胀、艰难接续的供应链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发酵弥漫,2022年世界经济该向何方“突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和防控成效、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和政策效果、国际社会政策协调与合作力度、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挖掘和培育等,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2021年就要过去,一年前对世界经济种种猜想的谜底,已经陆续揭晓。2022年即将来临,面对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高企的通胀、艰难接续的供应链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发酵弥漫,世界经济该向何方“突围”?几个关键因素值得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和防控成效、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和政策效果、国际社会政策协调与合作力度、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挖掘和培育。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将是决定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疫情暴发至今,持续时间之久、蔓延态势之凶猛,已经远超国际社会预料。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还远未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疫苗分配不均让全球疫情防控成效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把抗疫问题政治化,给全球抗疫合作制造了重大障碍。

  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疫苗接种,但是存在明显的“免疫鸿沟”。西方发达国家大量疫苗过剩,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量严重不足。这也导致防疫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成为病毒变异的高风险地区。如今,病毒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甚至威胁到业已建立的防疫屏障,更有可能严重打击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和信心。

  全球疫情防控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减少病毒变异的机会,以争取早日控制疫情。

  国际社会应从多方面努力:要坚持以科学态度应对疫情,反对搞病毒污名化、溯源政治化,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要积极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力度,弥合“免疫鸿沟”;应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就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早日作出决定,鼓励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其次,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和政策效果对世界经济前景的影响更加凸显。如今,中美两国GDP占全球比重超过40%,且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两国在2022年的经济表现,将对世界经济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为2022年经济实现稳中有进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地见效,中国经济依然将有力支撑世界经济复苏。

  美国经济则在通胀和解决通胀之间“走钢丝”。一方面,持续多时的通胀在美国愈演愈烈,美联储不得不承认,通胀不再是暂时性的。另一方面,美国当局在解决通胀这件事上投鼠忌器,担忧政策紧缩会带来沉重代价。加息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会打断美国通过“大水漫灌”推动的经济复苏进程,也必将产生连锁反应,冲击世界经济。

  再次,国际社会能否有效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合作,事关世界经济复苏成色。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等因素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因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成本。例如,美国对部分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无理打压,并干扰、削弱WTO等国际组织的权威和作用,都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了不利影响。

  要改善这一局面,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反对歧视性、排他性做法,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还应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弥补相关治理赤字。

  国际社会还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主要经济体应该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避免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外溢影响,维护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最后,世界经济要实现稳定复苏,还应挖掘、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在疫情暴发前,世界经济就显现出诸多隐忧,尤其是旧动能日渐衰减,新动能羽翼未丰,经济增长缺少有力引擎。唯有加快创新,才能使世界经济从根本上摆脱瓶颈,迈向更高水平。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各国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需坚持创新驱动大方向,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转型,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国际社会应坚持推进可持续发展,向“绿色经济”要发展动能。2021年,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为全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各国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达经济体应肩负起应有责任,为发展中经济体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袁勇)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