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熬夜不好,睡太早也不行 减少患病风险请在这个时间段入睡

2021年12月16日 13:45:1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薛世民

视觉中国供图

 熬夜的危害,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精力差、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会导致早衰。那睡得越早越好吗?并不是。

  最近,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的期刊《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等的研究团队发现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而且,他们还发现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最佳入睡时间”找到了

  该研究的参与者年龄在37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研究人员发现,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长(短时间和长时间的睡眠都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压等混杂因素后,睡眠开始时间和心血管患病风险呈现“U”型关系:在22点至22点59分开始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太早太迟睡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24点或更晚入睡的人患病风险最高。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当地时间,而不是北京时间。

  迄今为止,欧洲的这项研究是客观评估睡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广泛的研究。它证明了“入睡时间”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明确的联系。

  最佳“入睡时间”位于日周期的特定范围内,偏离这个范围,无论太早或太晚,都可能存在问题。

  睡多睡少都对健康不利

  此前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就表明睡得很多和睡得很少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违反生物钟的规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生物钟的重置。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有一种生理机制叫作生物钟。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部都存在着生物钟,即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是一种无形的时钟,这种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契合。

  生物钟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支配,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的作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有助于人体身心功能的调节。

  如果不遵守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体会感受到疲劳和不适。长此以往,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长途飞行跨越多个时区,由于昼夜节律紊乱,人会出现夜晚失眠而白天却又昏昏欲睡、头晕脑涨,严重的可能出现头痛、心悸、恶心,以及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等,医学上称之为“时差综合征”。

  当然,实际上有些人天生喜欢早睡,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晚睡,每个人的机体都有独特的内部计时器来调节。目前人们对睡眠、生物钟的认识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来源:科普中国)

  相关链接

  这样做不会打乱生物钟

  如何维持体内生物钟,保持身心健康呢?

  23点前入睡。不过早入睡,更不熬夜,把原本用于熬夜的时间用于睡觉,这样就可以把作息调整成早起。

  保持合适的睡眠时间。人对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能量消耗不一样,睡眠时间也就不一样。睡眠质量的高低不等同于睡眠时间的长短。

  人的睡眠时间会随年龄而发生变化。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20小时;青少年儿童为9—10小时,最少需要8.5小时;成年人对睡眠的需求进一步减少,只需7—8个小时即可;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只需5—6小时。

  睡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因而人们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遵循睡眠的自然规律。对于经常跨时区飞行的人们来说,则要重视倒时差。

[编辑: 陈路漫]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