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日讯(记者 金梁 通讯员 徐鹤群 陈小红) 11月30日,正值枯水期,地处常山县芳村溪流域的长厅水电站大坝上,一泓清水正从直径400毫米的泄流阀向外泄放,汩汩细流滋润着整条芳村溪,沿溪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为让河道常年有水,常山县林业水利局专门在泄流阀处安装了摄像头,并采用管道式电磁流量计,对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实行“实时+动态”监测。一旦流量泄放不达标或者情况异常,相关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收到预警短信。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水电站装上生态流量监控设备,放了多少水,是否达到要求,一目了然。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浙江省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日前正式印发,这是继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销号工作以来,对小水电生态泄放和绿色发展的提标与升级,并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所谓生态流量,是指下游河段维持生态所需要的最小水量。“2020年底,浙江很多小水电站完成了生态流量核定、泄流设施改造,如今要解决的是‘怎么放、放多少、有没有放’等问题,强化对生态流量监督管理。”省水利厅农水水电水保处处长王亚红说。
小水电生态流量该放多少?《办法》对小水电的生态流量进行了合理核定,在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保障基本生态用水,统筹农业、工业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结合河流特性、水文气象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多年平均流量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流量历时曲线法,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分类确定。
生态流量怎么放?《办法》提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生态调度方案,建立生态调度机制。比如,在枯水期,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水电站通过生态机组发电下泄生态流量,从而提高水能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各地将强化对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的监测监控,统筹建立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应用),落实生态流量责任主体,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王亚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