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构建,各地各部门积极创新反诈方式方法,打好“宣防、劝阻、管控、治理、打击”组合拳。本报联合浙江省反诈中心推出“反诈先锋”专栏,聚焦各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创新举措,为您讲述一线反诈人物、反诈团队背后的故事。
“虽然事情过去了好几年,但对我影响很大,记忆深刻。那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名学生,被冒充公检法的骗子骗了7000元。学生家长报警后,我们找到了那个孩子,并亮明了警察身份。但是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配合警方调查,而是选择逃跑。孩子深信骗子的话术,要坚持去做骗子让他去做的事。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宁可相信骗子也不相信警察,到底是骗子骗术太高超,还是现在的孩子太缺乏法律意识和反诈意识了呢?从那时候起,我便开始了我的反诈之路。”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上塘派出所民警游凌飞告诉记者。
在上塘派出所的辖区内有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两所高校,在校师生合计超过3万人,周边常住居民不超过1万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突出,特别是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异常猖獗。为减少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在每年的开学、毕业节点,游凌飞一直奔走在高校的各个教室,向学生们宣讲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宣传反诈技巧。
“我每年在学校宣讲场次不少于40场,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被骗。我渐渐意识到,光靠我们派出所,光靠我个人的力量进行反诈宣讲显然是不够的。”游凌飞说。
于是,他联系高校保卫处、高校相关负责人,商讨组建校园反诈小队相关事宜。
2021年5月,树人大学反诈小队正式成立,游凌飞对队员进行集中反诈培训,向反诈小队队员们提供反诈微视频、反诈PPT等素材。“集训”结束后,小队秉持反诈宣讲要高频次、高质量、高效率的理念,在校园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批次的宣讲。反诈小队以超强的亲和力迅速融入到校园中去,在校园中形成了浓郁的反诈学习氛围。
“游警官每次来我们学校进行反诈宣讲的时候,都会告知同学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微信号,让大家在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给他打电话。”树人大学学生小王说。
游凌飞在高校里的“警察叔叔”形象深得学生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向游凌飞吐露自己在校园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
“我不怕麻烦,我只希望同学们在遇到拿捏不准的问题时愿意告诉我,我就很有成就感了。”游凌飞说。
在多次反诈宣传中,游凌飞发现滚动播放的形式还不足以让学生们“温故而知新”,随即又推出了“问卷星”系列调查,联合学校定期向学生进行反诈知识测验。该问卷设置“80分”为合格,“100分”为满分的模式,对满分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极大地提升了校园内学生们对学习反诈知识的热情。
同时,树人大学反诈小队推出“蓝马甲反诈直播”,除了在校园教室内向学生们宣讲反诈,还通过互联网直播的形式向更多的人群宣讲反诈知识。
今年,游凌飞被公安系统评为“金牌宣讲师”。他告诉记者:“骗子的诈骗手段每年都在‘更新迭代’。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反诈学习永远在路上。”游凌飞说,接下来他将继续穿梭在校园、小区之中,为反诈事业持续发光发热。
本报记者 施洋洋 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