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IFAM2021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暨 2021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在甬召开

2021年10月18日 09:45:24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高晓静

  10月16日至18日,IFAM2021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暨2021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在甬召开。

  本届论坛由材料学术联盟、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宁波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为论坛的名誉主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院士等为论坛主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所长黄政仁、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等为论坛执行主席。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南京工业大学徐南平院士,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薛群基院士,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雷鹏,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孙旭东,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武传宇,宁波市副市长陈炳荣,宁波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宁波市科协主席陈文辉,国内材料及相关领域的近30位院士以及400多位知名材料学专家,1100多位材料及相关领域学者、产业界代表共1500多人聚集一堂,围新材料领域发展前沿动态、研究成果展开探讨和交流。

  10月17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论坛执行主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黄政仁主持,论坛主席薛群基院士、陈建峰院士、雷鹏副司长、陈炳荣副市长分别致辞。

  薛群基院士作为论坛主席,对各位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是物质基础,材料科学和技术既是基础学科,有具有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禀赋。宁波在新材料创新中承担着国家的期望和责任,本次论坛恰逢其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陈建峰院士在致辞中提到,中国工程院始终面向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积极发挥国家队的学术引领作用、战略咨询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作用。材料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及先导,是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次论坛是材料领域的一次重要大会,祝愿论坛再接再励,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雷鹏副司长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材料的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国产替代提供了难得机遇。希望与会的院士、专家、学者共同研判材料发展趋势,凝练研发方向,共商材料发展大计,为材料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陈炳荣副市长在致辞中指出,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目前宁波市正在积极抢占新材料未来发展制高点,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希望到会的院士专家为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共谋新材料产业发展美好明天!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南平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董绍明院士、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公司副总裁李北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黄政仁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孙宝德、浙江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毛传斌等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徐南平院士在题为“碳达峰碳中和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中表示,当经济社会发展和含碳矿产资源使用脱钩,就意味着碳达峰;当经济社会发展彻底摆脱含碳矿产资源,就意味着碳中和。碳中和的实现需要各类技术的共同作用,其中四类支撑技术和一类集成技术堪称“四梁八柱”。如零碳能源重构需要零碳电力、零碳非电能源技术,零碳流程再造需要原料/燃料替代与流程再造技术,非二氧化碳减排需要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削减技术,负碳体系构建则需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及碳汇技术。其中,零碳能源重构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技术竞争的焦点。

  董绍明院士在题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的报告中指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推动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之一。他的研究阐述了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中界面匹配、界面损伤、基体应力开裂以环境损伤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和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高结构稳定、高热稳定、超高温、高致密等不同特性的材料。同时发展整体结构设计理念,建立了大型复杂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部件精确制造技术,研制的材料/构件应用于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等航天器。此外,本研究根据国际发展动态和国家发展需求,指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拓展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北光副总裁在题为“‘中国制造’如何从创新活动形成创新体系效能”的报告中强调,创新体系应与“中国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相匹配,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创新流程顺畅的组织保障。一方面,基础研究、中试研发和产业化研究要形成对制造业的体系化支撑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完整体系优势,要转化为对国产产品创新的环境验证优势。智能制造的实现,依赖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要协同推进先进制造业体系、协同创新体系、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改革任务推进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

  黄政仁所长在题为“先进碳化物陶瓷性能设计与工程应用”的报告中提到,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等一系列优点,在航天遥感、化工能源、微电子器件、高端装备等多个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国家战略及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关键材料。报告指出了碳化硅材料、部件的总体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其团队在SiC基陶瓷材料热、电性能设计调控,耐中子辐照SiC陶瓷材料设计,重大工程用高性能SiC陶瓷部件研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

  孙宝德教授在题为“高温合金铸件超限精密铸造技术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更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更高速度的航空航天装备,高温合金铸件作为不可或缺的热端部件,向着尺寸更大、结构更复杂和壁厚更薄的方向发展,但传统的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大型复杂薄壁铸件的疏松、尺寸超差和薄壁成型成为三大主要难题。他在报告中揭示了三大难题的形成机理,提出了高温合金超限精密铸造技术新方法,并对未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铸造技术设计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毛传斌教授在题为“基于噬菌体的生物材料”的报告中提出,噬菌体为对人体无害且专一感染细菌的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装形成天然生物纳米结构,可利用其内部核酸编码衣壳蛋白的特性,通过基因工程实现衣壳蛋白表面外源多肽或蛋白的融合表达。噬菌体通过特异性侵染细菌大量复制,可实现精确批量生产,获得的噬菌体形状和尺寸均一,通过组装成多级有序结构,用于模拟细胞外基质和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报告以丝状噬菌体(约7nm宽、900nm长)为例,介绍噬菌体在检测疾病标志物、探寻细胞和组织靶向多肽、介导药物递送、调控干细胞分化和促进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

  10月16-18日,与会的院士、专家在27个分会场上围绕超材料、材料界面与表征、超声材料、计算材料学、高嫡合金与非晶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增材制造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材料服役行为等主题带来了400多篇精彩的报告。会议还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等组织了的“第七届IFAM青年科学家论坛”,吸引了100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在金属材料、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催化材料等领域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进展和观点。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更好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本次特设立多学科交叉的女青年科学家论坛,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迎军院士、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研究员以及其他13位女青年科学家代表分享了她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进展。此外,本次会议也设立了材料流程工业“碳中和”圆桌会议、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化论坛,共享新材料发展成果。

  “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lFAM)”系列会议创办于2011年是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和反映国内外材料学科发展最新趋势的高端平台。论坛自创办以来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是国内新材料领域综合性强、报告水平高、影响力大的重要年度学术盛会。本届论坛结合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围绕材料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战略性与前瞻性研讨,从战略层面探讨了材料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必将为推动我国材料产业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论坛的成功召开,对推动宁波市、浙江省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促进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材料行业高端人才汇聚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晓静)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