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持股比例突破限制 多只基金“踩红线”

2021年08月24日 10:08:02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王宇露 张凌之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不得有“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之十”的情形。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二季度末共有137只基金存在持有单只个股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超过10%的情形,最高的甚至达到14.26%。

  业内人士表示,重仓股短期大幅上涨而基金未能及时调仓,以及持仓个股遇到交易限制或停牌的情况无法卖出,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不过,也存在基金公司借“保护投资者利益”等理由,意图通过更集中的持股来获取个股短期大幅上涨的收益的情况。业内人士提示,过度集中持有单只股票将给基金净值带来更大的潜在波动风险,投资者需警惕。基金公司也应严守合规底线,避免频繁踩踏红线。

   137只基金持股比例超限

  天相投顾统计的基金二季报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共有137只基金存在持有单只个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超过10%的情形,其中有14只基金持有单只个股比例超过11%。

  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银河量化优选混合基金持有三峡能源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达14.26%,该股为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除此之外,其余前十大重仓股的持股比例均在1%左右。在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9.80%。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二季度末的规模仅2879.49万元。

  混合型基金广发均衡价值二季度末持有天孚通信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达12.39%,该股为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另外,该基金持有羚锐制药和腾讯控股的比例也均超过9%。在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86.31%。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为5858.33万元。

  从个股来看,宁德时代、隆基股份、爱尔眼科、富满电子和汇川技术等,是存在上述情况较多的个股。

   重仓股大涨等因素导致“踩线”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财产进行证券投资,不得有“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之十”的情形。

  既然明令禁止,为何还是会有基金“踩红线”?

  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表示,究其原因,多数情况下主要是由于基金持有的重仓股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却未能及时进行动态平衡调仓,使得基金持股比例超过10%。当然也有可能是季报截止日6月30日前刚刚超限。

  例如宁德时代,在6月30日当天,股价大幅上涨5.17%,前5个交易日涨幅超过14%。“那一周涨幅较大,重仓持股的基金可能还未来得及调仓。”杨佳星表示。

  此外,杨佳星指出,还有一种情况是持仓个股遇到交易限制或停牌的情况无法卖出,也可能会导致超过10%的情况发生。银河量化优选持有三峡能源占基金资产净值比超过14%就是这种情况,银河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回复中国证券报记者称,因为三峡能源是一只今年6月初才上市的新股,上市后股价连续多日上涨,在基金季报披露时,该股票处于限售期而无法调整持仓。

   警惕潜在波动风险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表示,占比超限情况的出现也与基金规模变化有关。杨佳星表示,除非是规模小到买几十手就达到限额,但公募基金通常不会有这么小的规模。反倒是规模较大的基金,在突破10%持股比例限额之后,由于冲击成本较高,出现减持缓慢的情况,这也是很多百亿基金难以重仓中小盘股的原因。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因证券市场波动、上市公司合并、基金规模变动等基金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基金投资不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比例或者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十个交易日内进行调整,但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表明超限的基金公司风控都有问题。通常基金公司会在交易环节对增持个股比例严格控制,但各家基金公司对持仓个股因股价上涨而占比超过10%时的调仓要求各不相同;这个主要体现在各家公司在个股超限后是否严格执行十个交易日内调整至10%以内,在纸面上都是严格执行的,但是在实际中,基金公司经常凭借“保护投资者利益”等理由规避。这主要是因为超限个股往往是上升期,持有该股时间越久可能对持有人利益越好。

  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持仓,带来的主要风险就是集中度过高,基金的波动率和风险都会上升。此外,长时间超过10%红线还会受到监管处罚。刘亦千表示,过度集中持有单只股票将隐含更高的个股特质风险,将给基金净值带来更大的潜在波动风险。

[编辑: 陈嘉宜]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网)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