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骨质疏松”,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病。对于它的治疗,很多患者都知道要“补钙”。但可能“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钙,症状都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到底钙和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关系?什么样的补钙方法才是有效的呢?
骨质疏松真的和缺钙有关吗?
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衰老或者自身激素水平降低等各种原因,导致骨钙含量减少,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尤其是绝经期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引起体内内分泌激素紊乱,成为骨质疏松症的“偏爱对象”。此外,一些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病人,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引起人体整体激素水平紊乱,也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补钙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通常情况下,人体骨骼钙含量正常的话,是不会发生骨质疏松的。但当骨钙含量降低以后,骨的强度和刚度随之降低,骨骼就像马蜂窝一样,布满孔洞,遇到轻微外力,就容易发生骨折。
发现骨质疏松之后再补钙,还得及吗?
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吴韦表示,任何时候补钙都不晚,但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补钙,而不是盲目地买一些药物。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病人,由于他们肠道吸收钙的能力较弱,单纯地补钙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别的药物,增加小肠对钙剂的吸收,提升自身留住钙剂的能力。补钙补充的是元素钙,每天补充600mg的元素钙就足够了。在日常饮食上,可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虾、生蚝等海鲜类食物,牛羊肉以及苹果、橘子等水果。
另一方面,骨质疏松患者还需要防止钙流失。如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起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进而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过度饮用咖啡和可乐也容易加重骨质疏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患者们需要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多晒太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