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舰
陈惠雄,男,1957年1月生,浙江兰溪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蒲德祥,男,1972年10月生,四川合江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导。
陈惠雄教授、蒲德祥博士撰写的《幸福经济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是一部系统阐述幸福经济学思想原理、理论机理、研究方法的理论经济学著作。该书通过对幸福经济学的学科渊源、经济在幸福整体框架中的位置等问题研究,阐明了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标任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基本理论问题,为幸福经济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目前,国际上的幸福经济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书对幸福经济学学理体系的前瞻性研究,是对幸福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对确立以人的幸福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是一部开拓性的经济理论专著。陈惠雄教授是国内较早开展并一直坚持幸福经济学领域研究耕耘的学者,对我国确立以人为本和以幸福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作出了积极贡献。我认为,这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颇具特色:
第一,本书研究主题新颖,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具有学科前沿性。本书的选题是当前经济与幸福关系热点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体系问题。本书明确了幸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理论框架和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解决了国际经济学界主要从某个侧面研究经济与幸福关系的理论现状,为幸福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基础理论框架。对于幸福经济学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在国际经济学界也不多见,本书是一项开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本书对于如何认识人类行为的终极价值,促进经济的幸福发展、科学发展,经济在幸福框架中的合理位置,主观幸福感的客观经济实在性基础等基本问题,都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其研究视角新颖、独特,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价值与基础理论意义。
第二,理论原创性强,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该书通过对经济与幸福的基础理论关系研究,阐明了作为工具价值的经济增长与作为终极价值的国民幸福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阐释边沁等代表性思想家的幸福学说,拓宽了幸福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和幸福经济思想的历史纵深,较好地解决了幸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问题。该书基于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幸福可测性原理,把神经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融合在一起,使幸福测度与计量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并通过阐述幸福的非经济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使经济在人类幸福框架中的位置更加清晰,书的逻辑结构也更加严谨并具有理论系统性。
第三,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该书基于严密的理论论证,构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可以转化为政府绩效目标与公共政策运用,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幸福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互衔接的问题,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幸福发展起到引导、检验与规范作用。该书把多学科幸福思想、幸福经济学理论原理、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数体系和幸福导向的经济政策四者有机结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的幸福经济学研究深入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前期研究成果比较丰富。陈惠雄教授自1988年出版《快乐论》以来,之后相继出版《人本经济学原理》《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陈惠雄解读快乐学》等著作,在《哲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发表了较多的学术论文,两次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主持多项国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相当丰富。陈教授阐述的快乐—人本—和谐一体化思想被《人民日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光明日报》“新锐人物”栏目曾经以《陈惠雄与快乐经济学》为题报道其幸福经济学思想对于我国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价值思路的有益贡献。
幸福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还是一个新领域。据我所知,该书也是迄今为止国内系统阐述幸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专著。我相信,这本在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前期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幸福经济学理论著作,会对中国幸福经济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读者亦必能从中得到很多知识与启示。谨此向读者强力推介本书。当然,人无完人,书无完书。该书在追求理论框架与辩证逻辑统一的同时,其数理逻辑与实证分析尚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其提出的某些理论观点与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并继续完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