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5日从中国地震局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该局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用3至5年时间,通过健全地震长中短临预报责任体系,完善国家级业务单位、省地震台、地震监测中心站三级业务架构。
同时,夯实监测工作基础,健全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地震监测预报业务现代化建设,实现地震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和震后趋势预报取得重要进展。
根据最新发布的该实施意见,中国地震局构建完善长中短临地震预报业务体系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持续提升地震长期预报的科学性。建设强震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构建完善南北地震带、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华北等重点地区主要断层动力学模型,优化基于科学模型的强震综合概率预测技术,动态识别7级以上强震危险源,持续更新长期危险区确定结果。
二是不断提高地震中期预报的准确性。以构造协作区为主体,系统总结强震前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异常时空特征,科学评价中期预报技术方法效能,改进完善地震大形势综合预测技术,动态调整年度危险区确定依据及相应权重,滚动研判年度地震趋势和危险区。
三是力争地震短临和震后趋势预报取得重要进展。完善国家、省、市县地震部门紧密结合的震情短临跟踪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地震异常报告、现场核实和滚动会商制度,强化震情跟踪流动观测,加强宏观异常分析应用,丰富地震序列判定技术方法,分区完善短临和震后综合预测指标,优化震情会商技术方案,着力提升地震短临和震后趋势预报水平。
四是加强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一体化。充分发挥长期预报对中期预报的指导作用,逐年滚动评价长期危险区发震紧迫程度,提高年度地震趋势预测和危险区确定的科学水平;以年度危险区为重点,扎实开展震情短临预报实践,每季度、每月动态评估西部6级、东部5级以上地震发震危险性,不断强化长中短临预报业务有机结合与衔接。
孙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