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爆发时,67岁的钟南山站了出来,给医护人员和大众注入信心,并率先探索出了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这位耄耋老人又冲向了抗疫一线,在号召大众待在家中时,自己却主动逆行去了最危险的地方。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何为民族脊梁。他荣获国家勋章,当之无愧!”新学期开始以来,抗疫“最美”逆行者、国家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直面新冠肺炎的英勇事迹、奋进一生的传奇故事,成为了浙江农林大学思政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最鲜活的教材,钟南山院士也成为了该校师生共同的“偶像”。
今年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抗疫大战打响后,如何将抗疫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工作中,成为浙江农林大学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新的学期开始后,根据学校部署,各学院、各学科的老师们在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事迹的同时,纷纷搜集挖掘战“疫”中的育人元素,将抗击疫情的知识、故事与课程理论结合起来,并凝练成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和课程思政工作中去,用抗疫成果推进思政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融为一体,稳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就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我们要将这次疫情防控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协同将课堂打造成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浙江农林大学相关部门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外,更应该将育人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中。抗疫的先进事迹、生动案例,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教材,挖掘和整理抗疫中育人元素,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
对于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马克思学院的教师们来说,这个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讲清楚抗“疫”斗争的重大成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如何调整好抗疫期间的教学改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有的整体教学改革思路的关系等,都显得特别重要。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认为,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既不能放松疫情防控的力度,也不可忽略复学后的课堂教学调整。
经过前期调研和听取一些老师的意见后,大家认为,这个学期的思政理论课一定要立足党中央的战“疫”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内容和根本遵循,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主要内容、理论实质、实践意义、价值情怀等内容,融入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去。全体思政教师主动将中国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案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为疫情防控大局服务,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服务。
这个学期开始后,浙江农林大学很多思政理论课都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老师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具体过程,以及生动翔实的抗击疫情案例穿插到授课过程中,在国情、疫情中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则形成了“制度优势转化为超强的防控疫情治理效能”“讲好国防控疫情经验和对世界防控疫情的支持”“疫情防控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疫情防控健康命运共同体”等特色专题。
此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与战疫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结合起来,形成了“防疫战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大历史视野下思考2020新冠肺炎与中国命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影响”等教学专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们,结合课程特点,认真收集整理相关权威资料,挖掘典型事迹,从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中国精神、道义力量、法律意识等角度,设计了“抗疫淬炼中国自信”“抗疫见证中国精神”“疫情中彰显青春力量”“抗疫汇聚道德力量”等专题,把强大抗疫力量融入到专题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思政理论课将疫情期间的正能量融入课程外,浙江农林大学不少专业课程也积极融入疫情防控中的的育人元素,有效推进课程思政。该校刘小林老师在主讲《高等数学》时,通过精心选择、设计,将课程中的数学模型、曲线与实际情况比较,说明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不串门、不聚会不走亲、不访友等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特殊时期的爱国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既推进了专业课程教学,也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该校理学院教师张洪涛本学期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授课中他充分挖掘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人物典型以及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呈现出来的大国担当、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通过精心设计与安排,他将这些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在利用贝叶斯公式解释《狼来了》故事中村民对孩子可信度下降的原因时,张洪涛引导学生坚守“诚实守信”的社会美德,要求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如实的填报个人信息,做诚实守信之人,要理解、尊重医护人员,珍惜来之不易的健康与安全,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
此外,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工作的同时,浙江农林大学还邀请“最美逆行者”援鄂医生护士、青少年爱国主义宣讲团成员等进行举办专题报告会,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专门设立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改专项,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学校各类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并组织多场线上教学示范课,鼓励广大教师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将战疫中的感人事迹、育人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广大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能补充精神上的“钙”。
一系列融合抗“疫”鲜活案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结合育人元素的课程思政改革,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大三学生朱华盛表示:“以前上思政理论课,理论多案例少,而且书本中案例大家没有切身感受,理解起来不容易。现在思政课增加了很多抗击疫情先进人物的案例,更加贴近我们生活,对于促进我们理解理论知识,端正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更多学生则在专业课程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思想政治素养。不少学生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深学透专业知识,更要学习践行伟大的抗疫精神,学会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学知识重要,学做人更重要。疫情期间的这些案例,确确实实让我们受到了启发,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抗疫英雄为榜样,好好思考人生、端正人生态度,努力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陈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