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像保护野生动物那样保护野生植物

2020年08月18日 15:33:2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禾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5万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其中超半数物种是我国特有的。但是由于生境破坏、人为过度采挖、外来物种入侵、自然灾害频发等,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形势并不乐观。

  近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迎来20多年来的首次“翻新”——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推出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名录),目前公开征求意见已告一段落。国家林草局新闻发言人黄采艺说,修订名录是我国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举措,并将在修订基础上,开展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全面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说,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等都取自于植物;各种家畜、家禽、鱼类等的养殖需要植物作为饲料来源;工业发展也需要植物作为原料或者会利用到植物相关产品。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第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及有机物质的最初来源,对涵蓄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以及维持全球自然生态平衡和稳定极为重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说。

  如今,全世界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0%,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持续下降。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34450种已知高等植物评估结果显示,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高等植物10102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9.3%,其中受威胁的3767种、近危等级的2723种、数据缺乏等级的3612种。

  保护野生植物需健全法律、清理交易、加强研究

  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设立了1.18万处自然保护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建立200多个植物园和树木园,保护2万多种乡土植物,约占乡土植物总数65%,对其中约200种珍稀植物开展了野外回归活动。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目前对乱采滥挖野生植物、无节制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等对国家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存在潜在影响的行为,还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贾建生说,新名录出台后,将跟进启动修订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并鼓励各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为野生植物“保驾护航”。

  我国在1996年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对条例进行了修订。周晋峰说,较之野生动物保护,我国野生植物保护要逊色很多。建议将植物保护由目前的条例层次提升至《野生植物保护法》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层次,健全保护植物多样性法规。

  周晋峰还建议每5年一次,定期更新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他说,自然界中,濒危物种每年都在大规模灭绝,部分物种正迅速变成濒危。无论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还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都应随时更新,适时将解濒的物种移出名录,将濒临灭绝的物种列入加以保护,使科学部门的成果,能迅速成为相关政策的指引。

  黄采艺说,为了加大保护力度,近期国家林草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清理整顿全链条交易,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破坏野生植物生存环境、违法经营利用野生植物行为。同时,通过强化企业自律,引导网上交易平台和网下交易场所严格管控经营利用野生植物的行为。

  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离不开科技支撑。云南等地以濒临高度灭绝风险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对象,对这些野生植物形成、维持与可能的灭绝机制展开了系统研究,构建种质资源保藏、种群保育及生境恢复的保护技术集成体系,为全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科学拯救和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撑等。

  相关链接

  什么样的植物需要重点保护

  怎样的植物才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从征求意见稿看,这包括数量极少、分布范围极窄的珍稀濒危物种;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有重要遗传价值的近缘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急剧减少、生存受到威胁或严重威胁的物种;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珍稀濒危物种等。以此为标准,新名录删除55种、增加了296种和17类,共收录468种和25类野生植物,收录物种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比如为了加强对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考虑到濒危和稀有程度,新名录拟将小叶兜兰、铁皮石斛和春兰等104种兰科植物列入。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说,要达到保护的最大成效,确立科学而精准的保护名录意义重大。此外,还需制定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分步骤实现。

  李禾

[编辑: 陈嘉宜]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1073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