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随着火星探测器进入太空,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拉开帷幕,中国航天正式开启“揽星九天”的行星探测计划,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伟征程。
中华民族对浩瀚星空的向往贯穿历史长河。早在春秋时期,火星就因形似荧荧之火、行踪捉摸不定而被称之为“荧惑”;战国时代,屈原更是向天发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疑问。回望千年,再看今朝,“天问”启航既是对古代先贤的最好回应,更是对探索真理、不懈追求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
迈向星辰大海,必要克服风浪。深空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低。“天问一号”将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需要解决航天器长期自主管理、火星制动捕获着陆、火星表面巡视、火星科学探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风高浪急,是考验更是锻炼。通过实施这一任务,我国可以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体系,掌握深空探测共性技术,练就开展深空探测的工程能力,加深对行星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解,推动未来深空探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迈向星辰大海,现在正当其时。经过数十年的开拓创新,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探测火星等太阳系内天体的技术基础。从“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到日益完善的深空测控网络,再到“嫦娥”系列探月任务积累起的探测经验和科研队伍,中国航天完全具备向更高远的目标发起冲击的实力。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近邻”,火星仅是我们迈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探测器还将驶向小行星带,取回宝贵的样品,近距离观测木星及其卫星,欣赏炫美的土星环,造访太阳系内的其他重要天体。“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正是描绘这一宏伟蓝图的第一笔。
深空探测风险难免。在“天问一号”奔向火星的漫漫旅途上,在中华民族探索星辰大海的浩然征途中,也许会有艰难险阻,也许会有曲折道路,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星辰大海的向往,没有什么能够撼动,我们探索星辰大海的决心和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