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究完成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报告》显示,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持续推进。2018年,高校打破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壁垒,将社会课堂、虚拟课堂引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高校累计开设专业实验课达到144.17万门,累计建设国家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210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2.6万个,实践育人体系不断完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科教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2018年底,452所高校增加创新创业学分,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达30.49万人次。
《报告》强调,高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得到明显改善。各级财政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全日制学生)达到3.27万元。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得到强化,教育部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91门,上线慕课数量达到8100门。《报告》还反映,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不断提升,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成长与收获满意。
不过,部分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未完全落实。高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仅为77.11%。二是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部分高校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不足,高校专业课小班化课堂(30人及以下)平均开设率仅为29.11%。三是学习过程管理总体不严格。部分高校课程学习难度、挑战度不高,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2016—2018年,高校学业挑战度总体上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四是师德师风建设未形成长效机制,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师德考核在教师考核评价中被弱化。
此外,《报告》也指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继续健全完善。高校在职称评聘、职务考核、激励奖励、资源分配等方面依然强调“帽子、课题、成果、经费、奖项”等指标,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价标准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报告》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张盖伦)